股骨转子间骨折
什么是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发生率与股骨颈骨折相仿。骨折多与骨质疏松有关,女性多于男性。由于转子部血液循环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故其预后远较股骨颈骨折为佳。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症状: 受伤后,转子区后外肿胀瘀斑,压痛明显,压痛点位于大转子处。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 、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或行走,瘀血。
疾病检查: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断: 粗隆间骨折部位血运丰富,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以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易发生髋内翻。 1.临床表现 伤后髋部肿胀、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瘀血、下肢活动受限和短缩外旋。 2.辅助检查 (1)体格检查:检查发现转子间压痛,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度,有轴向扣痛,测量可发现下肢短缩。 (2)x线检查:首选骨盆正位和患髋侧位x线检查,一般结合临床表现均能确诊。
疾病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概要: 股骨转子间骨折非手术治疗是股骨转子间骨折系统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抗外旋“丁”字鞋和牵引疗法。术中、术后的心电检测,复位和内固定在电视x线机引导下进行。人工关节置换。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详细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原则是:迅速稳定骨折,促使患者早期活动,预防系统器官并发症.对骨折治疗要预防髋内翻和外旋畸形。任何一种方法治疗都能达到骨折愈合。 1.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是股骨转子间骨折系统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有抗外旋“丁”字鞋和牵引疗法(皮牵引和骨牵引)。此种疗法的优点是病人不需要忍受手术的痛苦与风险,比较容意被病人与家属所接受。在不具备手术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这仍然是一种治疗手段。在治疗期要加强优质护理。缺点是骨折除疼痛较重,宜并发心肺功能不全、肺炎、褥疮、血管血栓形成等并发症,重者可导致死亡。国内报道,非手术治疗的死亡率在3.6%一6.1%,明显高于手术组(0.8%~1%),而且非手术治疗易发生髋内翻畸形,长时间下肢牵引,在解除牵引后老年人膝关节易发生僵直和屈曲功能障碍,需要很长时间的锻炼与康复,才能恢复到伤前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疗程长,病人痛苦大。 (1)适应证:①因患者一般情况太差,无法耐受手术及麻醉;②上前活动能力很差或已失去负重行走功能或存在严重意识障碍;③预期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④陈旧损伤无症状患者。 (2)治疗方法:牵引疗法:对于稳定与非稳定骨折,分别应牵引8~12周。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年病学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术前对老年患者健康状况可以做出较正确的评估,能判断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并制订防治措施,术中、术后的心电检测,复位和内固定在电视x线机引导下进行,以及内固定器材与方法的改进等措施,使得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手术治疗的优点是:骨折内固定后疼痛减轻,患者可早期在床上活动或离床活动,避免或减少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坚固的内固定的优点是不宜发生髋内翻畸形、疗程短、病床周转快、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缺点是病人要承受手术的风险,以及发生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所以,选择牢固的内固定方法和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非常重要。 (1)手术指征:稳定或不稳定骨折,年龄较大,又无明显手术禁忌证者,手术可使患者早期离床,减少并发症。年轻患者,为争取良好复位,亦可选用手术治疗。 (2)禁忌证:心脏病、高血压、严重的心律失常、失代偿性心衰、半年内有心梗史及3个月内有频繁发作的心绞痛者;急性脑供血障碍、神志不清楚或老年性痴呆、不能配合咳痰者;尿毒症或肝性昏迷或肺、。肾功能差;糖尿病酮体阳性者;严重骨质疏松,骨质量太差,放入内固定物不能起到牢固固定骨折作用者。 (3)内固定:①简单固定类:包括外固定架、多根空心螺丝钉等。可用于稳定性骨折,如Evans I a、I b等稳定性骨折或高龄身体状况很差患者。②侧钢板类固定物:目前主要为动力髓螺丝钉(DHS)内固定。③股骨近端髓内固定:如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或股骨近端髓内钉。 (4)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适应证目前争议较大,但以下是较明确的手术适应证:①患侧髋关节既往已存在有症状的病变,如股骨头坏死;②骨折严重粉碎,闭合复位困难,需要切开复位,且骨质严重疏松,内固定难以保证质量;③内固定失败需翻修。
预防预后:
病因: 转子间骨折可因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作用引起,在跌倒时,身体发出旋转,在过渡外展或内收位着地,或跌倒时侧方倒地,大转子直接撞击,均可发生转子间骨折。转子间是骨囊性病变的好发部位之一,因此也可发生病理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