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
什么是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胧骨远端内外髁上方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发年龄为5~12岁。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是容易引起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能使危害严重的缺血性肌挛缩明显减少,但是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1、患者多有明确外伤史,肘关节肿胀,功能障碍,压痛明显,限于肱髁部。 2、肘关节骨性标志为倒等腰三角形保证正常。 3、可触及骨摩擦感和异常活动。
疾病检查:
诊断: 1.临床表现 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 2.辅助检查 (1)体格检查:压痛明显,仅限于肱骨髁上活动受限,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2)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X线祉象通常比较明显,但应与脏远端全骨骺分离相区别。
疾病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概要: 肱骨髁上骨折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可予以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血管损伤探查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肘内翻畸形矫正术等手术方法。 肱骨髁上骨折的详细治疗: 治疗: 1.手法复位 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可予以骨牵引或石膏外固定。上肢石膏固定后出院治疗,并定期来院观察。 对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儿童均应住院治疗,试行手法复位,尺骨鹰嘴牵引或石膏外展架固定的方法。先做远侧骨折端的侧方移位的整复,然后整复前后移位。 2.手术治疗 (1)血管损伤探查术:合并血管损伤应早期探查,但应注意到,在桡动脉搏动消失而皮肤色泽和温度正常,经手法复位后,动脉搏动常可逐渐恢复正常,因这种并发血管损伤多为反射性痉挛或机械压迫引起损伤。如考虑为肱动脉痉挛在行手法复位后,给予扩血管药物解除血管痉挛,密切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仍无改善,再行手术探查。行手术作探查术的指征是在骨折复位后,肢体远端出现剧痛、苍白、麻痹、无脉、感觉异常等早期缺血性挛缩表现时,应及时行手术探查。 (2)切开复位内固定:经手法复位失败的病例,可以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 (3)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未能及时治疗导致畸形,愈合后期可形成肘关节内翻畸形,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当骨折后1一2个月时,移位的两个骨折断端已经连接,但不甚坚牢,可以采用“鱼嘴式”手术矫正畸形。 (4)肘内翻畸形矫正术:提携角的变化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在拆除石膏后1一3个月发生,也就是在肘关节伸直活动恢复时。
预防预后:
病因: 损伤机理和骨折类型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系间接暴力所致。各个类型骨折损伤机理不尽一致。通常将骨折分为伸展型、伸展尺偏型、伸展桡偏型和屈曲型。 (1)伸展型 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于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在肱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位,远侧端向后移位。骨折线方向由后上至前下方斜行经过。移位严重者,骨折近侧端常损伤舷前肌并对肱动脉造成损伤。骨折近侧端引起神经损伤多为正中神经、桡神经。 (2)伸展尺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外侧,肱骨髁受力作用,使肱骨髁上骨折的远侧端向尺侧和后侧移位。内侧骨质可能部分被压缩。外侧骨膜有时尚完整,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的倾向性大,骨折移位时必须加以整复,以避免肘内翻畸形。 (3)伸展桡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内侧,骨折后,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后侧移位;这种骨折不易发生内翻畸形。 (4)屈曲型 多系肘关节屈曲位,肘关节后方着地,外力自下而上,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部.使之髁部骨骨折。骨折远侧端向前移位,近段骨端向后移位。骨折线白前上方斜向后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