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
什么是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易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不连接。当肱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时,易合并桡神绎损伤。肱骨干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肌肉附着点不同,暴力作用方向及上肢体位的关系,骨折可有不同的移位情况。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1、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明显,压痛剧烈和伤肢肢体有环形压痛,有上臂成角畸形,触摸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者,均可诊断骨折。 2、如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可出现典型垂腕和垂拇指及伸掌指关节功能丧失。
疾病检查:
肱骨干骨折的诊断: 1.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表现 肱骨干骨折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局部疼痛、肿胀及畸形就诊。 2.肱骨干骨折的辅助检查 (1)体格检查:上臂环形压痛,上臂成角畸形,异常活动和骨擦感。 (2)x线检查:不仅可以确诊骨折,还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3)CT扫描、CT三维结构重建:可明确各骨折块位置。
疾病治疗:
肱骨干骨折的治疗概要: 肱骨干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牵引状态下可侧方加压手法复位,可使骨折复位。:“U”形石膏或“O”形石膏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治疗。 肱骨干骨折的详细治疗: 治疗: (一)手法复位外固定 1.体位 伤员取坐位或平卧位,伤肢放于适中位,即肩关节外展90° ,前屈30° 一45° ,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0° ,前臂旋后正中位。 2.复位固定方法 (1)牵引状态下可侧方加压手法复位,可使骨折复位,再于牵引情况下上肢石膏加压塑形固定。如发现骨折复位后有弹性祥的再移位,或骨折可以勉强复位,但稍放松又再移位,考虑骨圻端间有软组织嵌入,则应切开复位内固定。肱骨干骨折引起严重肿胀,或在其他医院已行过手法复位,不宜再行手法复位,最安全的方法是用尺骨鹰嘴克氏针持续牵引,使上臂肿胀基本消退后再行手法复位。 (2)外固定方法:“U”形石膏或“O”形石膏固定,用于稳定性中下l/3骨折复位后;夹板固定:肱骨干中1/3骨折,用局部夹板固定;肱骨干下l/3骨折,用超肘关节夹板固定;肱骨干上1/3骨折用超肩关节夹板固定。 (二)切开复位内固定 1.适应证 (1)闭合性骨折:因骨折端间嵌入软组织,或手法复位达不到功能复位的要求,或肱骨有多段骨折者。 (2)开放性骨折:伤后时间在8小时以内,经过彻底清创术保证不会发生感染者。 (3)同一肢有多处骨和关节损伤者,例如合并肩关节或肘关节脱位,或同侧前臂骨折者。 (4)肱骨骨折合并血管或桡神经损伤,需要手术探查处理者。 2.内固定方法 (1)普通钢板螺丝钉固定: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用于肱骨中1/3骨折。 (2)加压钢板固定。 (3)交锁髓内钉固定:特别是静力性交锁髓内钉适用于中段及上段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多节段骨折以及病理性骨折治疗。
预防预后:
肱骨干骨折病因概要: 肱骨干骨折的病因主要分为2大方面:病因,包括直接暴力、传导暴力和旋转暴力;病理,肱骨干有许多肌肉附着,各肌肉部位、附着点的不同,牵拉作用力不一,可引起各种骨折移位。 肱骨干骨折详细解析: 病因: 1.直接暴力如打击伤、挤压伤或火器伤等,多发生于中1/3处,多为横行骨折、粉碎骨折或开放性骨折。有时可发生多段骨折。 2.传导暴力如跌倒时手或肘着地,地而反击暴力向上传导,与跌倒时体重下压暴力相交于肱骨于某部位即发生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多见于肱骨中下1/3处。此种骨折尖端易刺破肌肉,影响复位。 3.旋转暴力如投掷手榴弹、标枪或翻腕赛扭转前臂时,多可引起肱骨中下l/3交界骨折,所引起的肱骨骨折多为典型螺旋形骨折。 病理: 上臂有内侧和外侧两个肌间隔,前有肱二头肌、肱肌及喙肱肌,后有肱三头肌和桡神经。肱骨干有许多肌肉附着,三角肌止于肱骨干外侧的三角肌粗隆,胸大肌止于肱骨大结节嵴,背阔肌止于肱骨小结节嵴以及肱骨前后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喙肱肌及肱肌等。以上各肌肉部位、附着点的不同,牵拉作用力不一,所以在不同平面的骨折,骨折的类型及暴力的方向,可引起各种骨折移位。骨折于三角肌止点以上者,近侧骨折端向内侧移位,远侧骨折端向外上移位;骨折发生于三角肌止点以下者,近侧骨折端、远侧骨折端发生向上重叠移位;骨折于下1/3部,由于伤员常将前臂悬吊胸前,引起远侧骨折端内旋移位。脓骨干为一长管状骨,中段以上呈圆形,较粗,以下逐渐变细,至下1/3逐渐变成扁三角状,并稍向前倾。营养动脉在肱骨中段穿入,向远近两端分布,所以中段以下发生骨折,常因营养而影响骨折愈合。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均在上臂内侧,沿肱二头肌内缘下行。桡神经白腋部发出后,在三角肌粗隆部白肱骨后侧沿桡神经骺,紧贴肱骨干,由内后向外前绕行向下,故当肱骨中下1/3交界处骨折时,易合并桡神绎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