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
别名: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焦虑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
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或者患者自己感到痛苦。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身。在严重脑和躯体疾病、精神疾病或精神创伤后所致的人格特征偏离,不能称为人格障碍,而是作为原发疾病的症状,称为人格改变。人格障碍不是精神病,严格意义上的人格障碍,是变态心理范围中一种介于精神疾病与正常人之间的行为特征,因而患者既不是“精神病”也不算是“正常人”。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主要类型及临床表现 人格障碍的表现十分复杂,根据CCMD3.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现将各型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1.偏执型人格障碍 亦称妄想型人格。这类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①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容易害羞,自尊心过强,对他人对自己的“忽视”深感羞辱,满怀怨恨,人际关系往往反应过度,有时产生牵连观念;②经常无端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利用自己,或认为有针对自己的阴谋,对别人善意的举动做歪曲的理解,总认为他人不怀好意,怀疑他人的真诚,警视四周;③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易于埋怨,怪罪他人,推诿客观,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不从自身寻找主观原因;③容易与他人发生争辩、对抗,尤多意见,常有抗议,单位领导常觉得这类人员难以安排;⑤常有病理性嫉妒观念,怀疑配偶或情侣的忠诚,限制对方和异性的交往或表现出极大的不快;⑥易于记恨,对自认为受到轻视、不公平的待遇等耿耿于怀,引起强烈的敌意和报复心;⑦易感委屈;⑧自负,自我评价过高,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给人以得理不饶人的感觉,固执地追求不合理的利益或权利;⑨忽视或不相信与其想法不符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服或事实来改变其想法或观念。 2.分裂样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略多于女性,表现为:①性格明显内向(孤独、被动、退缩)回避社交,离群独处,我行我素而自得其乐;②缺乏热情和温柔体贴,缺乏幽默感,对人冷漠,缺乏情感体验,对于批评与表扬有别人对他的看法等漠不关心;③常不修边幅,服饰奇特,行为怪异,其行为不合时宜,不符合当时当地风俗习惯或目的不明确;④言语结构松散、离题,用词不当,表达意思不清楚,但并非智能障碍或文化程度受限所致;⑤爱幻想或有奇异信念,有时思考一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如太阳为什么从东方升起、人为什么没有尾巴等,有些人在从事抽象思维的领域可有成就;⑥可有牵连、猜疑、偏执观念,或奇异感知体验,如一过性错觉或幻觉等知觉体验。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与女性。这种人无论是在需要、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倾向性以及自我价值观念等方面均于正常人不同,他们往往缺乏正常的人间友爱、骨肉亲情,缺乏焦虑和罪恶感,常有冲动性行为,且不吸取教训,行为放荡,无法无天。本型患者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就出现品行问题,如:①经常说谎、逃学、吸烟、酗酒、外宿不归,欺侮弱小。②经常偷窃、斗殴、赌博,故意破坏他人或公共财物,无视家教、校规、社会道德礼仪,甚至出现犯罪行为,或被学校除名或被公安机关管教等。成年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如经常旷课、旷工,对家庭亲属缺乏爱和责任心,待人冷酷无情。③经常撒谎、欺骗,以此获私利或取乐。④易激惹、冲动,并有攻击行为。⑤缺少道德观念,对善恶是非缺乏正确判断,且不吸取教训。⑥极端自私与自我中心,以恶作剧为乐,故使其家庭、亲友、同事、邻居感到痛苦或憎恨。 反社会性人格和违法犯罪有较密切的关系。罪行特别严重、作案手段残酷、犯罪情节恶劣的犯人中有相当比例属于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4.冲动性人格障碍 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常表现为:①情绪不稳,易激惹,易与他人发生争执和冲突,冲动后对自己的行为虽懊悔,但不能防止再犯,间歇期正常;②人际关系强烈而时好时坏,要么与人关系极好,要么极坏,几乎没有持久的朋友;③情感爆发时,对他人可有暴力攻击,可有自杀、自伤行为;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样表现冲动,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做事虎头蛇尾,很难坚持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做事往往事先没有计划或不能预见可能发生什么事情。 5.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这种人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暗示性、依赖性强。表现为:①情感体验肤浅,情感反应强烈易变,感情用事,喜怒哀乐皆形于色,表情丰富但矫揉造作,爱发脾气;②爱表现自已,行为夸张、做作。渴望别人注意,或在外貌和行为方面表现过分;③过于喜欢表扬,经受不起批评,爱撒娇、任性、心胸狭窄,以情感相要挟,作弄别人如扬言自杀或威胁性自杀达到目的方才罢休,设法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③自我中心,强求别人满足其需要或意愿,不如意时则表现强烈不满;⑤暗示性强,容易受他人影响或诱惑;⑥富于幻想,常有自欺欺人之言。凭猜测和预感做出判断,有时用幻想与想象补充事实,言语内容不完全可靠;⑦喜欢寻求刺激而过分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甚至于卖弄风情,喜爱挑逗,给人以轻浮的感觉。 6.强迫型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2倍,约70%强迫症患者病前有强迫性人格障碍。这种人以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总是对自身的工作和生活难以满意,因而常感到紧张、焦虑和苦恼。他们常常过分地自我克制,过分地自我关注和责任感过强,平时拘谨,小心翼翼,唯恐出现差错,思想得不到放松。具体表现为:①对任何事物都要求过高、过严,按部就班,常拘泥细节,犹豫不决,往往避免做出决定,否则感到焦虑不安;②好洁成癖,过分讲究清洁卫生,其家人有时也觉得和患者共同生活深感劳累和疲惫;③常有不安全感,往往穷思竭虑,对实施的计划反复检查、核对,唯恐疏忽或差错;④主观、固执,要求别人也按其方式办事,否则即感不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即使担任领导职务,往往事必躬亲,事无巨细;⑤过分节俭,甚至吝啬;⑥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过分投入工作,业余爱好少,缺少社交往来,工作后缺乏愉快和满足的内心体验,反而常有后悔和内疚而检查自身存在哪些缺陷,工作什么地方没有完善,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
疾病治疗:
人格障碍的治疗概要: 人格障碍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少量用药仍有帮助。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矫正不良习惯。不同人格障碍的人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治疗。特别是心理治疗。 人格障碍的详细治疗: 人格障碍的治疗 人格障碍的治疗较为困难。但有关的治疗手段对行为的矫正仍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一)药物治疗 一般而言药物治疗难以改变人格结构。但在出现异常应激和情绪反应时少量用药仍有帮助。如情绪不稳定者少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攻击行为者给予少量碳酸锂,亦可酌情试用其他心境稳定剂;有焦虑表现者给予少量苯二氮卓类或其他抗焦虑药物。但一般不主张长期应用和常规使用,因远期效果难以肯定。有研究报道具有潜在抗冲动作用的选择性5一HT回收抑制剂氟西汀对分裂样人格障碍和边缘性人格障碍有效。 (二)心理治疗 人格障碍者一般不会主动求医,常常是在和环境及社会发生冲突而感到痛苦或出现情绪睡眠方面的症状时才非常“无奈”地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与患者深入接触,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其认识个性缺陷之所在,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并对其出现的积极变化予以鼓励和强化等措施,对患者有益。 人格障碍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矫正不良习惯。直接改变患者的行为通常相当困难,但可以让患者尽可能避免暴露在诱发不良行为的处境中。如攻击性强的人并非在任何场合都出现攻击行为,羞涩忸怩的人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怕羞。找到激发异常行为的场合或因素对于处理和预防有重要意义。如强迫性人格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可以让其从事紧张程度不高,责任比较宽松的工作。此外。要避免不成功的暗示,提供更多的发展正常人格的机会。 (三)教育和训练 人格障碍特别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往往有一些程度不等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收容于工读学校、劳动教养机构对其行为矫正有一定的帮助。 人格障碍的矫正方法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矫正 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以克服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认知提高法 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的方法,使其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 2.交友训练法 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交友训练的原则和要领是: (1)真诚相见,以诚交心:本人必须采取诚心诚意、肝胆相照的态度积极地交友。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和比较好的。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朋友,尤其是知心朋友存在偏见和不信任态度。必须明确,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 (2)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这有助于以心换心,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巩固友谊。尤其当别人有困难时,更应鼎力相助,患难中知真情,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增强友谊。 (3)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则”:性格、脾气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关系。另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经济水平、社会地位和兴趣爱好等亦存在心理相容的问题。但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条件是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相似和一致,即所谓“志同道合”。这是发展合作、巩固友谊的心理基础。 3.自我疗法 具有偏执型人格的人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偏执型人格患者首先必须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观念。如:①我不能容忍别人一丝一毫的不忠。②世上没有好人,我只相信自己。③对别人的进攻,我必须立即予以强烈反击,要让他知道我比他更强。④我不能表现出温柔,这会给人一种不强健的感觉。 现在对这些观念加以改造,以除去其中极端偏激的成分。①我不是说一不二的君王,别人偶尔的不忠应该原谅。②世上好人和坏人都存在,我应该相信那些好人。③对别人的进攻,马上反击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须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击。④我不敢表示真实的情感,这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 每当故态复萌时,就应该把改造过的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有时自己不知不觉表现出了偏激行为,事后应重新分析当时的想法,找出当时的非理性观念,然后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4.敌意纠正训练法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1)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漩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这样会明显减轻敌意心理和强烈的情绪反应。 (2)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激的话,而不要不疼不痒地说一声“谢谢”,更不能不理不睬。 (3)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可能开始时你很不习惯,做得不自然,但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4)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耐心。生活在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这时必须忍让和克制,不能让敌对的怒火烧得自己晕头转向,肝火旺旺。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矫正 要纠正孤独离群性、情感淡漠和与周围环境的分离性,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社交训练法 旨在纠正孤独不合群性,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提高认知能力:懂得孤独不合群、严重内向的危害,自觉投入心理训练。同时讲清训练方法、步骤、目的和注意事项,要求积极配合实施。 (2)制定社交训练评分表:自我评分,每天小结,每周总结。8~12周为一疗程。实施者(医生、专业人员、家长等)每周核对记录,并做出评价。 自我评分标准: 0分训练无变化。 1分稍有进步,愿意参加社交,与人接触交谈,但接触交谈仍比较勉强和刻板。 2分 明显进步,能够主动与人接触交谈,孤独不合群的倾向改变程度在50%以上。 3分 孤独不合群现象基本消失。 (3)评分计算和奖励措施:每日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3分,每周最高分为18分。如果以8周为一疗程,总分144分。一般以奖励表扬为主,对每一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并给予强化,以鼓励其自信心,这一点很重要。奖励方式通常可采用现金、代币、赠送喜爱的生活学习用品、允许定期外出旅游等等。切忌因为无进步或进步微小而批评责备,以免造成患者心理反感和对自己丧失信心。 (4)训练内容和目标:训练内容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开始时由施治者和受训者共同商定,以一位朋友(同学或同事)为交谈对象,每次要求主要与他人交谈5分钟。交谈内容和方式不限,逐渐做到主动、自然和比较融洽的随便交谈。进而逐步增加交谈时间(5分钟增加到20分钟,再增加到半小时),对象由1人增加到5人。训练成功后,改变训练内容,鼓励其转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投入现实生活。 2.兴趣培养法 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而给予优先注意的认识倾向,并具有向往的良好情感。因此兴趣培养有助于克服兴趣索然、情感淡漠的人格。具体做法如下: (1)提高认意识:要求本人有意识地分析自己,确定积极人生的理想追求目标。应使其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人生是一种情趣无穷的愉决旅程,每一个人都应该像一位情趣盎然的旅行家,像欣赏宇宙万物那样,每时每刻都在奇趣欢乐的道路上旅行,这样才能充满生活乐趣和前进的活力。 (2)社会实践:要创造条件,有意识地接触社会实际生活,扩大接受社会信息量,促使兴趣多样化。 (3)参加兴趣小组活动:这是培养兴趣的较好形式,内容有绘画、歌咏、艺术、体育锻炼、科技活动等。 (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矫正 目前对此症缺乏十分有效的方法,而且心理治疗对那些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而成为反杜会型人格的患者又毫无作用。但在实践中发现,对那些由于环境影响形成的、程度较轻的患者,实施认知领悟疗法有一定疗效。施治者可帮助患者提高认识,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培养患者的责任感,使他们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患者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他们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努力增强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这些措施对减少患者的反社会行为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少数家庭关系极为恶劣而与社会相处尚可的患者,可以在学校或机关住集体宿舍或到亲友家寄养,以减少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个别威胁家庭与社会安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可送人少年工读学校或成人劳动教养机构,参加劳动并限制其自由。对情节特别恶屡教不改的患者,可采用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当患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时,给予强制性的惩罚(如电击、禁闭等),使其产生痛苦的体验,实施多次以后,患者产生反社会行为的冲动,就感到厌恶,全身不舒服,通过这样减少其反社会的行为。然后根据其行为矫正的实际表现,放宽限制,逐步恢复其正常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 (四)冲动性人格障碍的矫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l,开展青春期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使其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外部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进入青春期的男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自己身体的某些外部特征和外部行为表现的认识上,还要鼓励他们经常反躬自问和独立反省,完善自我,把精力用到学习、成才上去。 2.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艺、体育活动,让青春期男孩体内在能量寻找一个正常的释放渠道。另外,培养各种爱好和兴趣,使其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健康成长。 3.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访谈,使其正确对待挫折。人生在世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要正视挫折,总结经验,找到受挫折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采取攻击行为。通过各种手段培养他们的承受能力,并能对挫折采取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措施。 (1)培养必要的涵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心比心,互相尊重;适度容忍,宽以待人,避免产生攻击行为。 (2)升华作用:即使受挫,也要尽量转移到较高的目的上去,把攻击的能量转移到学习、工作上来。 (3)补偿作用:受挫后,尽量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以获得集体、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上的快慰感。 (4)积极的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量让他们学习好的行为榜样,从积极的方面引导他们。 4.系统脱敏技术,帮助患者克服行为的冲动性。首先,施治者需找出一系列让求治者感到冲动的事件,通常这是靠求治者自己的口头报告完成的。然后施治者向求治者一一说出这些事件,让求治者给出他对这些情境事件感到的主观干扰程度,即SUD。治疗者按各事件的SUD将它们排列为一个等级,这个等级被称为冲动事件层次。 治疗开始,首先让求治者放松三五分钟。施治者可以用语言暗示帮助求治者放松。例如,施治者可以说:“你感到你的身体变得愈来愈沉重,你的身上的肌肉变得愈来愈轻松。你的手臂变得愈来愈轻松,你的双肩变得愈来愈轻松……你感到全身愈来愈放松。你感到非常舒适,非常愉快,非常轻松。”然后施治者指示求治者:“你感觉非常舒适和轻松时,就请抬起右手的食指示意一下。”当求治者开始做这一动作时,施治者口头指示求治者想象冲动事件层次中SUD程度最轻的事件,让求治者口头报告在该情境清晰地出现在头脑中时,他所体验的SUD程度。然后施治者指示求治者又进入放松状态,重复前面的过程,让求治者再想象刚才的事件,报告SUD程度。这样多次反复,如果求治者对这一事件报告的SUD逐渐下降至某一较低水平且不再下降时,则可以认为求治者对这一事件的冲动已经消失。施治者便可换用冲动事件层次中的下一个事件、直至求治者对所有事件的冲动均基本消失。 (五)表演性(癔症型)人格障碍的矫正 1.提高认识,帮助患者了解自己人格中的缺陷。只有正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适应社会环境。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胀,放任自流,就会处处碰壁,导致病情发作。 (1)自我调整法:癔症型人格的情绪表达过分,旁人常无法接受。情绪表达总是给人一种“装出来”的感受觉。所以具有此种人格的人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便是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做一番调查,听听他们对这种情绪表达的看法。对他们提出的看法,千万不要反驳,要扪心自问,这些情绪表现哪些是有意识的,哪些是无意识的,哪些是别人喜欢的,哪些是别人讨厌的。对别人讨厌的要坚决予以改进,而别人喜欢的则在表现强度上力求适中,对无意识的表现,可将其写下来,放在醒目处,不时自我提醒。 此外,还可请好友在关键时刻提醒一下,或在事后请好友对自己今天的表现做一评价,然后从中体会自己情绪表达过火之处,以便在以后的情绪表达上适当控制,达到自然、适度的效果。 (2)升华法:前面讲过,癔症型人格患者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我们不妨“将计就计”,让她们把兴趣转移到表演艺术中去,使患者原有的淤积能量到表演中去得到升华。事实上,许多艺术表演都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为了使观众沉浸到剧情中去,演员必须用自己的表情、语言去打动他们,因此,癔症型人格的人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条很有效的自我完善之路。 (六)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矫正 主要应采用自我心理疗法。下面介绍两种具体的方法: 1.听其自然法 由于强迫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制和控制自己,因此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纠正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昕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比如担心门没有关好,就让它没关好;课桌上的东西没有收拾干净,就让它不干净;字写得别扭也由它去,与自己无任何关系。 开始时可能会由此带来焦虑的情绪反应,但由于患者的强迫行为还远没有达到强迫症的无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意志的努力,症状是会消除的。 2.当头棒喝法 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把行动的自主权交给了“规矩与习惯”,把自己活泼的心智锁进了牢笼。因此要砸开锁链,打开牢笼,让曾被囚禁的自由思想主宰自己的行为,当头棒喝便是打开牢笼的妙法。所谓“棒喝”是借用掸宗中的“德山棒,临济喝”的说法。德山常以大棒惊吓学生,使执迷不悟的学生顿然开悟。而临济则以模棱两可的问题问学生,学生犹豫不能作答时,临济则大喝一声以示警醒。那些弟子为何会执迷不悟呢?原因是他们过分依赖自己头脑中呆板的教条。当一个人过分执著于经典与规矩时,他对活生生的多变的现实就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属强迫型人格的人已经习惯于按教条办事,总是按应该如何、必须如何的准则去做,在某种程度上像个机器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独特事件,让这些独特事件带来新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改变以往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习惯。 另外,自己也可以制造一些“棒喝”,当感到将要不能控制某些行为时,对自己大喝一声“停”或“不”,都是有效的,这时人的思维、行为的习惯被打乱,自我意识就能起作用了。如自己对他人办事不放心,迟疑着不肯把事情交给手下人去办时,就可以对自己大喝一声。“当断则断”,在那一瞬间抛弃所有的考虑,把任务很快下达给下级。 有时发现自己叫停的力量不足,还可以请自己的好朋友、同事甚至上司在必要时“棒喝”一下。例如,当一件工作即将收尾时,由于自己追求完美,迟迟不能完工,这时帮助者不妨用严厉的口吻大喝一声“当断则断!”一定会有效果。 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一)安全和生活方面 1.提供安全、安静的环境,避免各种激惹因素,有利稳定病人的情绪。 2.鼓励、陪伴病人参加作业劳动、文艺、体育等群体活动,使病人感受到自己未被遗弃,与他人受到同等尊重,并通过集体活动感染和学习到他人的良好行为。 3.提供适宜的环境,制定特定的规则和限制,引导他们积极的参加工作,鼓励他们参加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使病人学习按规范进行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参加工作、劳动等,,以利于建立起新的行为模式;适当限制他们的活动场所,尤其是那些不健康、容易让人变坏的场所,如赌场、黄色歌舞厅和录像厅。 4.鼓励他们多与人格健全的人交往。当他们有进步时,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必要时可给一定的物质奖励。减少或杜绝他们与人格不健全或有不良行为的人交往。 5.保持和睦的家庭气氛,不断改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逐渐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心理方面 1.尊重他们、关怀他们,主动接触他们,了解其心声,理解其感受,满足其合理需求,与他们平等相处,以取得他们的信赖。 2.建立良好的对等关系,适时地以诚恳的态度明确地告知他们,不能接纳其反社会行为,与他们讨论、分析不良行为对人对己的危害性,并鼓励其改进。 3.要求他们尊重他人的人格,对个人需要不能自私,只考虑自我满足,避免由此引发的不适当的人际交往和不良行为,必须学会凡事要为别人着想,逐步做到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迟满足个人的欲望。 4.持续的行为治疗,要注意了解他们的特长和优点,创造条件让其表现个人的合理行为。当理想的行为出现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逐步学会适当的人际交往和培养正向情感。 5.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信心,增强其自控能力,防止发生冲动行为,努力纠正自身的个性缺陷。 6.指导他们在焦虑、愤怒时,要尽量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发泄也要以他人能接受的方式发泄内心的恶劣情绪,不能采取过激的方式。 7.当出现暴力行为先兆时,应有相当数量的工作人员出现在他周围,以便展示力量,暗示他们要克制自己的行为,尽量不要满足他们不合理的要求,不能让他们用这种方式获得不合理的利益。 8.当病人出现冲动行为时,要及时用坚定的语调、简明的言语劝说病人。必要时可适当约束和隔离,按医嘱予以镇静药物,向病人讲解目前所做处理的必要性,针对暴力行为,工作人员必须采取一致和坚决的态度,以及相应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