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间隙感染
什么是颌面部间隙感染?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面部的颌骨周围、肌肉间、筋膜及皮下的结缔组织、脂肪、血管等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弥散的化脓性感染称为蜂窝织炎;感染局限者称为脓肿。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颌面部间隙感染急,病程短,寒战、高热。局部红、肿、热、痛。如浅层脓肿形成,可出现波动感。
疾病检查: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检查: 疑有深部脓肿可穿刺抽脓,以明确诊断。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核左移。
疾病治疗: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概要: 颌面部间隙感染补充液体、维生素,必要时输血。局部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脓肿切开引流术。若脓肿形成,宜及时切开,并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至脓腔。在急性炎症控制后,及时清除原发感染病灶。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详细治疗: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 1.全身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 (1)支持疗法:补充液体、维生素,必要时输血。 (2)抗生素:通常使用青霉素、链霉素或其他广谱抗生素,最好根据抗生素敏感试验选择应用。也可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等。 2.局部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 常用50%硫酸镁甘油或如意金黄散水调外敷。 3.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脓肿切开引流术 若脓肿形成,宜及时切开,并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至脓腔,然后置橡皮引流条引流。临床各间隙感染脓肿切口部位是: (1)眶下间隙:切口在口内,沿上颌单尖牙和双尖牙的前庭沟做横切口。 (2)颊间隙:切口位于口内或口外,在脓肿较低处,即平行下牙槽嵴口腔前庭做水平切口。或在颊部脓肿下方顺皮纹做横切口。 (3)嚼肌间隙:切口在口外,在下颌角下方1~2cm做平行下颌角的弧形切口。 (4)翼颌间隙:切口位于口内或口外,口内沿翼下颌皱襞外侧纵行切开;口外切口同嚼肌间隙感染。 (5)颞下间隙:切口在口内,在上颌结节与下颌支之间纵行切开。 (6)颞间隙:切口在颞部,颞浅脓肿可沿发际切开;颞深脓肿可沿颞肌纤维做直线切口或在颞肌附着处做弧形切口。 (7)咽旁间隙:切口在几内或口外,在翼下颌皱襞的内侧、咽旁红肿压痛明显处纵行切开或在下颌角下做弧形切口。 (8)颌下间隙:切口位于口外,在距下颌骨下缘2cm处做平行于下颌骨下缘的切口。 (9)舌下间隙:切口在口内,在近下颌骨体内侧,平行牙槽嵴切开。 (10)颏下间隙:切口在口外,在颏下部平行下颌骨下缘,波动最明显处切开。 (11)口底蜂窝织炎:切口在口外,在颏下到舌骨做纵切口,再向两侧下颌角方向作横切口,形成广泛的倒“T”形切口。 4.清除病灶 在急性炎症控制后,及时清除原发感染病灶。 5.中医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 中医认为颌面部间隙感染多为火毒所致,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味,药有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连翘、黄芩、丹皮等。若热毒炽盛,腐肉成脓者,治宜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药有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尾、银花、白芷、天花粉、黄芩、大黄等。
预防预后:
【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 1.牙源性感染,如智齿冠周炎、根尖炎、牙周炎和颌骨骨髓炎。 2.腺源性感染。 3.颌面损伤、口腔局麻及手术等亦可引起。 4.致病菌多为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