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急性炎症
什么是颌面部急性炎症
?
颌面部感染是最常见的口腔科急症之一。最典型的症状为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并伴有全身不适或全身中毒症状及白细胞升高等。颌面部急性炎症时可出现明显的颌面部疼痛症状,当脓肿形成时可出现剧烈的疼痛或跳痛,如治疗不当,可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颌面部常见的急性炎症有急性牙槽脓肿、冠周炎、颜面部疖或痈、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骨骨髓炎等。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诊断要点 1,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疼痛多为胀痛,引流区淋巴结肿痛。 2,表浅脓肿形成后可有明显波动感,深部脓肿表面皮肤有凹陷性水肿,穿刺可抽出脓液,B超检查可明确脓肿的确切部位和范围。 3,可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 4,化验检查多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核左移等。 5,X线检查对颌骨骨髓炎的诊断、病变范围、破坏程度和死骨形成的部位可提供可靠的依据。 鉴别诊断 (一)牙源性疼痛 ①常为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周炎等引起,可找到病灶牙;②具有相应疾病的疼痛特点,如冷、热激发痛,夜间加重;不能咬牙合,叩痛明显;牙齿松动,有较深的牙周袋;或检查时发现牙齿隐裂等;③X线检查可见有根尖阴影、牙周膜增宽或有深部埋伏牙等;④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一般白细胞不高。 (二)三叉神经痛 ①三叉神经分布区阵发性、激发性疼痛,有明确的“扳机点”,漱口、刷牙、洗脸或说话时均可引起发作;③疼痛呈火灼、刀割、撕裂或针刺状,难以忍受;③每次疼痛持续时间较短,一般数秒到数分钟;④疼痛发作时。常伴有颜面表情肌的痉挛性抽搐,有时会出现痛区潮红、结膜充血、流泪、出汗、流涎以及患侧鼻腔黏液增多等症状;⑤无局部红肿、发热等症状。 (三)颌面部恶性肿瘤 ①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病程较长,进行性加重,当肿瘤侵犯感觉神经时,可伴有神经支配区麻木感;②疼痛可波及半侧头颈部,多能找到原发病灶;③一般无红、肿、热症状及白细胞升高现象;④X线摄片或CT检查,可发现局部明显占位影像或骨质破坏影像。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与方案 (一)局部治疗 注意局部清洁,制动,面部疖、痈要严禁挤压和热敷,以免感染扩散。急性期局部可外敷消炎、止痛、散瘀的中草药。 (二)手术治疗 1,脓肿切开引流 手术指征包括:①局部疼痛加重,触诊有明显压痛,有明显波动感,或呈凹陷性水肿,或穿刺抽出脓液者;②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并出现明显全身中毒症状者;③儿童颌周蜂窝织炎或成人口底多间隙感染,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者;④结核性淋巴结炎,经抗结核治疗无效。皮肤发红已近自溃的寒性脓肿。 手术要求包括:①切口位置应在脓腔的低位;②切口应隐蔽,尽量选择口内切口,颜面切口应顺皮纹方向切开,不要损伤面神经、血管、唾液腺导管等重要结构;③切开黏膜下或皮下即可,用血管钳钝分离达到脓腔,应避免在不同组织层次中形成多处腔隙或通道;④手术操作应轻柔、准确,颜面危险三角区手术时应严禁挤压,以防感染向颅内扩散;⑤及时建立引流,保证引流通畅。 2,清除病灶 颌面部急性炎症好转后,应及时清除病灶或治疗病灶牙,以防感染反复发作;颌骨骨髓炎,应在急性期好转后,及早进行死骨及病灶清除术。 (三)全身治疗 1,全身支持疗法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护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2,使用大剂量有效的抗生素 原则上应按照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条件不具备,可根据感染来源、临床表现、诊断、脓液性状,韧步估计致病菌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预防预后:
病因 (一)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途径 1.牙源性 病原菌通过病变牙或牙周组织进入人体而发生感染,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主要途径。 2,腺源性 病原菌通过面颈部淋巴结或涎腺组织向周围扩散。 3,损伤性 继发于损伤后的感染。 4,血源性 机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通过血循环引起口腔颌面部化脓性病变。 5,医源性 医务人员在局部麻醉、手术、穿刺等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造成的继发性感染。 (二)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病原茵 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也可为厌氧菌属如类杆菌属,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等,也可为需氧菌属与厌氧菌属的混合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