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牙源性囊肿
什么是颌骨牙源性囊肿?
颌骨牙源性囊肿是指牙齿在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和因根尖周围肉芽肿演变而来的颌骨肿物。包括含牙囊肿、始基囊肿、角化囊肿(多数学者认为始基囊肿即角化囊肿)和根尖囊肿。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颌骨囊肿。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颌骨牙源性囊肿的症状: (1)慢性无痛性颌骨膨隆,早期无自觉症状。 (2)早期为骨性硬变。肿物长大,骨质表面吸收变薄,触诊呈乒乓球感或羊皮纸样脆裂声。最后表面骨质消失,则触及波动感。 (3)大者可致面部畸形。 (4)在相应部位可有病灶牙或缺牙。
疾病检查:
1.颌骨牙源性囊肿的诊断检查: (5)穿刺有草黄色液体,可含有胆固醇结晶。 (6)X线摄片可见圆形或卵圆形透明区,周围常呈现致密的白线。如有感染则可边缘模糊,波及的牙根可发生移位或吸收。 2.颌骨牙源性囊肿的不同特征 (1)含牙囊肿:多见于10~18岁的青少年。病位以下颌第3磨牙区为主,也可发生于上颌尖牙区。口内缺牙或多余牙,X线示边缘整齐的单房或多房阴影,含牙,牙冠在囊腔内。 (2)始基囊肿:10~18岁的青少年多见。下颌第3磨牙、升支及双尖牙区好发。口内缺牙或牙数正常。X线示多房或单房阴影,不含牙。 (3)角化囊肿:多见于20~40岁。部位多在下颌第3磨牙区和升支部。囊内可抽出白色或淡黄色奶油样物质。X线示单房或多房阴影,含牙或不含牙,边缘可呈切迹状。 (4)根尖囊肿:多发于成人。多见于前牙区。多有死髓牙或残根存在。X线示单房阴影.牙根吸收,根尖在囊腔内。
疾病治疗:
颌骨牙源性囊肿的治疗: 手术摘除。如有急性炎症,则先行消炎治疗。手术尽可能取口内入口,经骨开窗后剥除囊肿。手术必需剥尽囊壁,以免残留复发。要妥善处理病源牙和受囊肿波及的牙,或拔除,或行根管治疗,或作根尖切除后倒充填。囊肿刮治术后的残余骨腔,直径在5cm左右者可直接缝合待血块机化。若继发感染可改成开放填塞,7~10d换碘仿纱布一次。每次填塞切忌过紧,以免妨碍肉芽组织生长。下颌巨大囊肿刮治术骨腔过大者,一般采取将颊侧膨胀骨折裂,压向骨腔内使之缩小。也可向腔内植入羟磷灰石或松质骨以促使其愈合,若囊肿有化脓感染者则不宜。
预防预后:
【颌骨牙源性囊肿的病因】 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由于颌骨内形成牙齿的上皮结构退化、变性而发生。或由于牙根尖周围的炎性肉芽肿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