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肉瘤
什么是软骨肉瘤?
软骨肉瘤的发病率约占骨肿瘤瘤总数的3.94%,占恶性肿瘤的14.24%。男女之比为1.82:1。发病年龄以21~30岁多见,约为27.97%。多见于股骨、胫骨和骨盆,其次为肱骨和肩胛骨。软骨肉瘤是仅次于骨肉瘤的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其类型较为复杂,有时造成诊断困难。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分型: 软骨肉瘤的生物行为多变,对判断预后造成一定困难。一般常用组织学分级,也有结合生化指标分级者。软骨肉瘤在组织学上分为透明型、粘液样型、纤维软骨型、混合型及透明细胞型。一般认为透明型恶性程度较低,而纤维型、纤维软骨型、混合型则属高度恶性。从发病情况上又将软骨肉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从开始就有肉瘤特性,继发性是指继发于照射后,如畸形性骨炎、纤维结构不良、孤立性骨囊肿、Maffucci综合征、Ollier病、多发性遗传性骨疣、软骨母细胞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等。良性软骨性肿瘤等衍变而成。从部位上,软骨肉瘤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还有皮质旁或骨膜软骨肉瘤,骨外粘液样软骨肉瘤等。此外,还有去分化软骨肉瘤、间充质软骨肉瘤和透明细胞软骨肉瘤。 临床表现: 无特征性。病程经过缓慢。疼痛和压痛是常见症状。外周型软骨肉瘤可有局部肿块。骨盆肿瘤可长期存在而无症状,直至出现压迫症状。高度恶性的软骨肉瘤可由于生长迅速而有严重疼痛。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无特殊检查项目。Marcove等对75例软骨肉瘤病人作糖代谢检查,发现有静脉内糖耐量下降现象。 2.X线表现 中央型软骨肉瘤重要表现为体积大的厚壁透亮区,区内有小梁形成和中央多叶性的髓腔内骨破坏。区内有许多散在的不规则的点状、圈状或片状钙化灶,常被描述成“棉絮样”、“面包屑样”或“爆玉米花样”。至后期方有骨皮质的破坏,肿瘤穿透的骨皮质变模糊。软组织内有肿瘤浸润,但不一定有密度增加的钙化阴影。骨膜反应较少,骨内膜侧的骨皮质常呈贝壳状凹陷,这是由于肿瘤的小叶状轮廓造成。病理性骨折可使肿瘤迅速穿入软组织,在骨外肿块内出现钙化的致密阴影。外围型软骨肉瘤显示病损旁的软组织内有很淡的、钙化很少的阴影,并有和表面垂直的放射状骨刺,它们的外侧面变为扁平,这是和骨肉瘤的放射状骨刺的鉴别点。髓腔一般不受累,骨皮质也很少被侵犯,但早期病例可见骨外膜被掀起,呈唇样,亦可出现Codman三角。 3.病理表现 肉眼观察,软骨肉瘤呈分叶状。剖面为蓝白色,半透明,其中有黄白色斑点状的钙化或骨化。邻近的皮质骨内侧面呈扇贝状的凹陷,这是由于中央型软骨肉瘤的分叶状结构所致。生长迅速的软骨肉瘤可有皮质骨破坏,肿瘤侵入周围软组织。外围型软骨肉瘤可带蒂或蒂宽而无蒂,可侵入软组织,呈结节状。 组织学确定软骨肉瘤的恶性程度有时是很困难的。目前多采用三级分类法,即将Ⅰ级软骨肉瘤视为低度恶性,Ⅱ级为中度恶性,Ⅲ级为高度恶性。分级主要根据瘤细胞核的异型性、肥硕程度和数目,后者常指双核的瘤细胞,它们反映细胞增殖的活跃性。 鉴别诊断: 软骨肉瘤如有较多的X线阻射区,可与骨梗死混淆。还应和纤维肉瘤、骨肉瘤、纤维结构不良等鉴别。若肿瘤生长在长骨端,当其钙化骨化很少而侵袭性较强时,X线表现与骨巨细胞瘤非常相似。
疾病治疗:
治疗: 在明确诊断和外科分期的基础上,制定手术方案。同时要根据部位确定相应的手术。低度恶性者可作广泛切除或根治切除,如脊椎、骨盆;对肢体可作保肢手术。高度恶性者应以截肢和关节解脱为主,亦可酌情作保肢手术。 由于软骨肉瘤的增生主要是由于基质合成,而不是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故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
预防预后:
基本瘤组织是发育完全的软骨组织,而无肿瘤性骨样组织。软骨直接从肉瘤性软骨细胞形成,常伴有钙化,骨化和粘液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