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
什么是脑膜炎?
脑膜炎(meningitis)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可由各种细菌病毒侵犯脑膜所致。论是由哪种特异性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症状和体征都相似,常急性起病,出现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疲倦、嗜睡、恶心,呕吐、眩晕等。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伴有出现头痛、发热、全身不适、疲倦、嗜睡、恶心,呕吐、眩晕等一般症状。神经系统的表现轻重差别很大,轻型的病例可仅有头痛、头晕、颈部强直等症状;病变复发严重时则可出现意识障碍、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尿便障碍、惊厥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陷入深度昏迷,呈去大脑或去皮质状态。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1)多为急性起病的中、青年患者。 (2)出现以脑膜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3)脑脊液检查淋巴细胞轻至中度增多,除外其他疾病时可做出本病的临床诊断。 (4)确诊尚需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和血清病毒分离。 (5)一岁以内婴儿有发热(>38℃)或低体温(<36℃),出现意识障碍、呼吸暂停或抽搐,如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应疑有脑膜炎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6)老年人反应性低,可仅有嗜睡、意识活动减退、定向困难表现,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鉴别: 脑脓肿 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改变在未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鉴别诊断借助于超声波、脑电图、脑CT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脑瘤 ①较少发热。②抽搐较少见,即使有抽搐也多是抽后神志清楚,与晚期结脑患儿在抽搐后即陷入昏迷不同。③昏迷较少见。④颅压高症状与脑征不相平行。⑤脑脊液改变甚少或轻微。⑥结素试验阴性,肺部正常。为确诊脑瘤应及时作脑CT扫描以协助诊断。
疾病治疗:
治疗 1.对症及支持疗法:有高热者可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剧烈头痛可用镇痛药;颅压高者可用脱水剂;有剧烈呕吐者应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有癫痫发作者及时用抗癫痫药物。 2.病因治疗:根据引起的病菌,选择抗生素或是抗病毒治疗。 3.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1)限制水入量:水入量过大可加重脑水肿,故在最初几日,应保持轻度脱水状态,使水出量略多于水入量。一般情况下水入量可按前一日尿量加500ml计算。 (2)控制血压:脑水肿时,血压高会加重脑水肿,血压低会加重脑血液灌注不良。因此,对高血压及低血压均应纠止。 (3)控制体温:体温控制在32—37℃。动物实验证明40℃连续2小时可使冷冻性脑水肿动物脑水肿增加40%。所以利用冬眠合剂配合物理降温将体温控制在32~37℃之间,对脑水肿治疗是有益的。 (4)保持酸碱平衡:纠正酸中毒,调节电解质紊乱。 (5)应用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20—30分钟滴完。降压作用可推持4—6小时,每8 g甘露醇可携出水分100 ml。甘露醇每6~8小时1次。
预防预后:
脑膜炎病因概要: 脑膜炎的病因主要分为8个方面: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病毒性脑膜炎,病毒可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感染,进而波及周围神经胶质和神经元,或以越过内皮细胞的方式侵犯脑膜;隐球菌性脑膜炎,可由真菌引起;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脑膜炎;流感杆菌脑膜炎;耳源性脑膜炎。 脑膜炎详细解释: 细菌性脑膜炎 80%的细菌性脑膜炎由以下三类细菌感染所致,即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并且可寄生在人体鼻和呼吸道内而不产生危害。偶尔这些病原菌可在没有明确诱因条件下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炎也可由头颅穿通伤或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所致。细菌性脑膜炎较易发生在嗜酒、脾切除术后、慢性耳和鼻感染患者,以及肺炎球菌肺炎和镰状细胞贫血患者。 较少见的致脑膜炎细菌有埃希大肠杆菌(结肠和粪便中可发现)和克雷白杆菌。这些细菌感染可发生在头颅损伤、脑或脊髓手术后、广泛的血液系统感染或医源性感染基础上。但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的患者更易感染。有肾衰竭和服用皮质类固醇的患者较易发生利斯特细菌性脑膜炎。 脑膜炎较常见于1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除非有特殊的危险因素,成人患脑膜炎的机率少得多。在密切接触的人群中,如军事训练营,大学生宿舍,可出现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的小流行。 结核性脑膜炎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约占全身性结核病的6%。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增高趋势。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病毒性脑膜炎 能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的病毒种类繁多,85%~95%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腮腺炎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流感及其他病毒则少见。由于肠道病毒是本病最主要的病原体,因此病毒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临床表现主要反映了肠道病毒的特性。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大部分病毒在下消化道发生最初的感染,肠道细胞上有与肠道病毒结合的特殊受体,病毒经肠道入血,产生病毒血症,再经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病毒经一定途径侵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复制,经局部复制后随血流播散。实验表明病毒可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感染,进而波及周围神经胶质和神经元,或以越过内皮细胞的方式侵犯脑膜。 隐球菌性脑膜炎 可由真菌引起。最为常见的一种是隐球菌,可在鸽子类中找到。健康人不易患与真菌有关的脑膜炎,但对那些HIV病毒感染的人则不一样,这是一种可以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有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杆菌等。病原菌的种类与患者的发病年龄、机体的抵抗力有关。2个月以下幼婴和新生儿易发生肠道革兰阴性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3个月到3岁小儿一年四季均有发病,肺炎链球菌冬春季多见,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杆菌分别以春秋季发病。成人常为肺炎双球菌,患有肝肾等原发病者病原菌多为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代谢药物的广泛应用,一些罕见的细菌或过去认为不致病的细菌也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脑膜炎 最常见的病因是大肠杆菌,感染多来自产道。由于体内缺乏能中和病菌的IgM,入侵的大肠杆菌得以繁殖而致病。 流感杆菌脑膜炎 多见于3岁以下之婴幼儿。肺炎球菌脑膜炎在幼儿和老年人常见,其中幼儿的脑膜感染多来自中耳炎,而在老人则常为大叶性肺炎的一种并发症。 耳源性脑膜炎 本病是中耳感染入侵蛛网膜下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软脑膜与蛛网膜炎症。致病菌以杆菌(如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为主,球菌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较常见,亦有混合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