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病
蛲虫又称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蛲虫病(enterobiasis)是由蛲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末端、盲肠和结肠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尤以幼儿期多见,临床上以夜间会阴部和肛门附近瘙痒为主要特征。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蛲虫感染可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肛周和会阴皮肤强烈瘙痒和睡眠不安。局部皮肤可因搔损而发生皮炎和继发感染。全身症状有胃肠激惹现象,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还可见焦虑不安、失眠、夜惊、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偶可见异位寄生其他器官和侵入邻近器官引起阑尾炎、阴道炎、盆腔炎和腹膜炎等。外周血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疾病检查:
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同时检出虫卵或成虫以确定诊断。因蛲虫一般不在肠内产卵,故粪便直接涂片法不易检出虫卵,必须从肛门周围皮肤皱襞处直接采集标本。可于夜间患儿入睡后1~3小时观察肛周皮肤皱褶处有无白色小线虫;或凌晨用透明胶纸紧压肛周部位粘取虫卵,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虫卵,多次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疾病治疗:
"1.驱虫治疗(1)恩波吡维铵(pyrvinium embonate):是治疗蛲虫感染的首选药物。可干扰虫体的呼吸酶系统,抑制呼吸,并阻碍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剂量为5mg/kg(最大量0.25g),睡前1次顿服,2~3周后重复治疗1次。不良反应轻微,少数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偶有感觉过敏、肌肉痉挛。口服本品可将粪便染成红色。(2)噻嘧啶(pyrantel pamoate):为广谱高效驱虫药。可抑制虫体胆碱酯酶,阻断虫体神经肌肉接头冲动传递,麻痹虫体,使其安全排出体外。口服很少吸收,剂量为11mg/kg(最大量1g),睡前1次顿服,2周后重复1次。不良反应轻微,有恶心、眩晕、腹痛等,严重溃疡病者慎用。(3)甲苯咪唑:剂量和用法与驱蛔虫治疗相同,2周后重复1次。2.局部用药 每晚睡前清洗会阴和肛周,局部涂擦蛲虫软膏(含百部浸膏30%、甲紫0.2%)杀虫止痒;或用噻嘧啶栓剂塞肛,连用3~5日。"
预防预后:
"蛲虫的成虫细小,乳白色线头状。雄虫长0.2~0.5cm,雌虫长0.8~1.3cm。虫卵为不对称椭圆形。雌雄异体,交配后雄虫很快死亡。成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在人体内存活2~4周,一般不超过2个月。雌虫向肠腔下段移行,当入睡时,肛门括约肌较松弛,雌虫从肛门爬出,受温度、湿度改变和空气的刺激大量排卵,然后大多数死亡,少数雌虫可再进入肛门、阴道、尿道等处,引起异位损害。虫卵在肛周约6小时发育成为感染性卵。当虫卵污染患儿手指,再经口食入而自身感染。感染性卵抵抗力强,在室内一般可存活3周,虫卵可散落在衣裤、被褥或玩具、食物上,经吞食或空气吸入等方式传播。蛲虫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经粪–口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经常在集体儿童机构和家庭中传播流行。蛲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国内感染也较普遍。感染率一般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于成人,尤其集体生活的儿童感染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