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包炎
什么是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acute pericarditis)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可由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常常伴有疼痛;感染引起液体和血液如纤维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等渗入心包腔。心包炎常是某种疾病表现的一部分或为其并发症,故常被原发疾病所掩盖,其实际发生率可能远较被临床诊断者为高。近年来,病毒感染、肿瘤、尿毒症及心肌梗死性心包炎发病率明显增多。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 发热和胸痛是急性心包炎的常见症状。典型的胸痛发作时可以放射到左肩,有时可向左上肢放射。这种疼痛常与心肌梗死的疼痛相似,不过疼痛可在平卧、咳嗽甚至深呼吸时加重。心包炎可导致发生心包填塞。心包填塞可以致死。 一、症状 (1)胸痛:常出现于心前区或胸骨后,可放射至肩部、背部、颈部等,吸气、咳嗽和体位改变时疼痛加重.患者常被迫采取坐位前倾姿势以减轻疼痛。 (2)呼吸困难:是心包渗液时最突出的症状。 (3)其他症状:发热、干咳、嘶哑等。 二、不同类型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 一、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1)心前区疼痛:最早和最主要的症状,疼痛为尖锐性,与呼吸运动有关,深呼吸、咳嗽时加重,吞咽或变换体位时加重;坐位前倾时减轻可放射到颈部、左肩、左臂及左肩胛骨,也可达上腹部。为纤维蛋白渗出,致胸膜不光滑、相互摩擦引起。婴儿无法诉说疼痛,多表现为烦躁不安。 (2)发热:因病因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化脓性心包炎有高热,结核性、非特异性心包炎为低~中度发热。 二、渗出性心包炎 临床表现取决于积液对心脏的压塞程度,轻者仍能维持正常的血流动力学,重者则出现循环障碍或衰竭。 (1)呼吸困难:心包积液最突出的症状,严重时,患者呈端坐呼吸、身躯前倾、呼吸浅快、面色苍白、可有发绀。 (2)干咳、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因气管、食管受压产生。此外,尚可有心前区或上腹部闷胀、乏力、烦躁等。
疾病检查:
诊断 在心前区听到心包摩擦音,心包炎的诊断便可确立,需进一步明确病因,为治疗提供参考,几种常见的心包炎其临床特点如下: 1、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是一种浆液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过敏、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以男性、青壮年多见。发病前数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骤。临床特征为:剧烈胸痛、发热,约70%病例听诊有心包摩擦音;有心包积液但很少发生严重心脏压塞;化验检查常有白细胞总数增加,血沉增快;x线示50%~90%患者有心影增大;早期就诊可记录到心电图sT段抬高。2、结核性心包炎 由纵隔或肺、胸膜结核病变直接蔓延而来,也可由淋巴管传播到心包。临床表现除结核病的全身反应外,可有心包炎及心脏受压的症状。患者有长期发热、疲乏、体重减轻及心包积液体征等,但心前区疼痛及心包摩擦音少见。心包积液为中等或大量,呈浆液纤维蛋白性或血性。早期诊断和及时抗结核治疗对防止转变为缩窄性心包炎甚为重要,糖皮质激素对积液的吸收与病情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3、肿瘤性心包炎 心包原发性肿瘤主要是问皮瘤,较少见。转移性肿瘤较多见,常源于支气管或乳腺的恶性肿瘤,其次,淋巴瘤和白血病也可侵犯心包。临床表现除原发疾病外可有心包摩擦音、积液等;积液多为血性,通常无明显胸痛。凡快速增长的血性积液伴心脏压塞,尤其伴心电图电交替者应高度怀疑肿瘤性心包炎可能,心包积液中寻找肿瘤细胞可明确诊断。治疗包括除原发病外,心包穿刺或切开以解除心脏压塞或心包内注射抗肿瘤药物等。 4、心脏损伤后综合征 系某些心脏损伤后所出现的综合征,如心脏手术、心肌梗死、心脏创伤后等。临床表现相似,包括发热、心前区疼痛、干咳、肌肉关节痛及白细胞增高、血沉加速等。心包炎可以是纤维蛋白性,也可为渗出性;积液常为浆液血性,可发展为心脏压塞。症状一般在心脏损伤后2周或数月出现,可反复发作。本病有自限性,一般只需休息及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对消除症状甚为有效;如有心脏压塞,可行心包穿刺抽液。本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心脏损伤后的自身免疫性过程,抗原来自受损的心肌组织。 5、化脓性心包炎 由胸内感染直接蔓延、隔下或肝脓肿穿破、或心包穿透性损伤感染而来;少数也可由血行细菌(畋血症)播散所致。初起时为纤维蛋白性,然后转为脓性。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肺炎球菌。临床上有发热、白细胞增多及毒血症表现,同时可有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或心脏压塞。化脓性心包炎常为其原发病所掩盖而易被漏诊。
疾病治疗:
急性心包炎的治疗取决于对原发疾病的病因治疗。患者宜卧床休息。胸痛时给予镇静剂,必要时使用吗啡类药物;大部分患者给予大剂量的抗炎药物治疗,无效则可用激素治疗,心包穿刺抽脓,如疗效不著,即应及早考虑心包切开引流,反复心包炎伴严重胸痛者可考虑外科心包切除术。
预防预后:
急性心包炎的病因: 1.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等。 2.自身免疫:风湿热及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类风湿关节炎;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心包切开后综合征及药物性如肼屈嗪、普普卡因胺等。 3.肿瘤:原发性和继发性。 4.代谢疾病:尿毒症、痛风等。 5.物理因素:外伤、放射性等。 6.临近器官疾病:急性心肌梗死、胸膜炎、主动脉夹层、肺梗死等。7、急性非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