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
别名: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局限性骨脓肿|硬化性骨髓炎|创伤后骨髓炎
什么是化脓性骨髓炎?
化脓性细菌侵入骨质,引起炎性反应,即为化脓性骨髓炎。大多数与直接感染有关。如开放性颅骨骨折、头皮缺损颅骨长期暴露;也可由邻近部位的感染,如副鼻窦炎、中耳炎、头皮脓肿等直接播散而来;血源性感染较少见。好发于儿童,男多于女。病变可侵及骨组织各部分。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大多是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彻底治疗而转变的。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化脓性骨髓炎的症状: (1)急性期 头痛、发热,病灶局部皮肤呈红、肿、热、痛炎症反应; (2)慢性期 头皮下脓肿或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后形成慢性瘘管,经久不愈,有脓液或死骨排出;未穿破头皮者。局部可有颅骨增厚。
疾病检查:
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检查: 头颅X线平片早期无明显改变,2~3周后可见虫蚀样骨破坏;慢性者颅骨呈大片骨质增生,可见死骨。头颅CT(平片和骨窗片)可了解颅骨骨髓炎的范围,发现颅内结构受累情况。MRI的Tl加救图像上,正常骨髓组织的高信号变成与脑组织相同的等信号。 鉴别诊断: (1)黄色瘤 其骨质破坏形态多呈地图样,边缘锐利,没有较宽阔的骨质硬化带。 (2)神经母细胞瘤颅骨转移 常有广泛颅骨侵蚀破坏,多沿颅缝分市,无附近骨质增生硬化,局部皮肤没有炎性征象。 (3)颅骨结核 较难鉴别,颅骨骨髓炎患者全身无结核病灶,窦道排出的脓液中无干酪样物。涂片染色镜检及动物接种均无结核杆菌发现。
疾病治疗:
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 (1)急性期 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有头皮下积脓,应即时切开排脓。 (2)慢性期 手术切除病变颅骨直至正常颅骨边缘为止;刮除硬膜外炎性肉芽,直至暴露正常硬膜约l cm。若局部有瘘管形成,应切除窦道。术中清除的病变颅骨、脓液应做细菌学检查(一般细菌、厌氧菌)。术后应用抗生素至少4~6周。 (3)切除病变颅骨直径超过3 cm者,在骨髓炎治愈1年后,可行颅骨成形术。
预防预后: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 化脓性骨髓炎感染途径有: 细菌侵人途径大多为血源性,但也可从外界直接侵入或直接蔓延。 ①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的细菌经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引起血源性骨髓炎。 ②开放性骨折或骨折手术后的感染为创伤后骨髓炎。 ③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骼引起外来性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