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
什么是胰腺炎?
胰腺炎(pancreatitis)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胰腺的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二种。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急性胰腺炎:腹痛多呈突然发作,常有饱餐和饮酒史。腹痛程度、性质不一,可呈绞痛、刀割样痛、钝痛、胀痛等等。大多数胰腺炎的患者常有恶心、呕吐,即使无胃内容物,呕吐仍可持续。多为中度发热,少数为高热,一般持续3~5 d。黄疸常于起病的2~3 d出现,几天内即消退。 慢性胰腺炎:腹痛占90%左右,多呈间歇性发作,少数呈持续性,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可向背部、双侧季肋部、前胸、肩胛等处放散,饭后或饱餐后可诱发,仰卧位时加重,前倾、坐位减轻。发作时可伴有发热或黄疸。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有消化不良表现。少数患者以隐袭慢性炎症方式进行,临床上可不发生腹痛。
疾病检查: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观察全身和腹部体征变化。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一般能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 诊断检查 1.血白细胞:急性发作期血白细胞可升高。 2.粪苏丹Ⅲ染色查中性脂肪:进正常膳食(脂肪含量>80g/d,每低倍显微镜视野超过10个脂肪球有意义。 3.粪脂肪定量:进固定脂肪膳食(脂肪含量100g/d),收集72h粪进行脂肪定量,脂肪排出时>6g/24h有意义。 4.血淀粉酶:血淀粉酶在急性发作时可显著升高,而测定血清胰腺型淀粉酶同工酶(Pam)可辅助诊断慢性胰腺炎。 5.腹部平片、B超检查、CT检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有确诊价值。
疾病治疗:
胰腺炎的治疗概要: 胰腺炎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糖、低脂肪饮食等。急性期治疗原则上轻型可用非手术疗法,以内科处理为主。介入治疗可通过介入方法向动脉内注入胰酶抑制剂、活血化瘀改善血流变的中药。 胰腺炎的详细治疗: 治疗: 1.积极治疗 胆管疾病,预防代谢障碍,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戒除烟酒,有利于慢性胰腺炎的预防。无急性发作时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糖、低脂肪饮食等。对胰腺外分泌不足所致腹泻、腹胀常需胰酶替代疗法,包括胰酶片及强力胰酶制剂;由于胰酶中的脂酶能被胃酸灭活,常不能制止腹泻。可给予制酸药,以提高对脂肪泻的疗效。 2.急性期治疗。 治疗应根据病变的轻重加以选择,原则上轻型可用非手术疗法,以内科处理为主,对重型的胆源胰腺炎及其继发病变,如胰腺脓肿、假性胰腺囊肿等需积极支持和手术处理,以挽救生命。 (1)非手术治疗: ①解痉止痛一般可应用哌替啶、阿托品肌注。也可采用针刺止痛。②控制饮食和胃肠减压D③应用抗生素。④胰酶抑制剂常用者有善宁、乌斯他丁、制放酶、5-Fu等。⑤介入治疗可通过介入方法向动脉内注入胰酶抑制剂、活血化瘀改善血流变的中药。 (2)手术治疗适应证有: ①重型胰腺炎伴严重休克,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内渗液多,肠麻痹。胰周脓肿及消化道大出血者。②胆源性胰腺炎明确者,或合并月旦源性败血症者。③病情严重,非手术治疗无效,高热不退及中毒症状明显者。④上腹外伤,进行性腹痛,淀粉酶升高,疑有胰腺损伤者,应立即手术探查。⑤多次反复发作,证实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或胰管狭窄及结石者。⑥并发脓肿或假性胰腺囊肿者。
预防预后:
临床上常见的病因有胆道疾病、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胆道疾病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系感染或胆道蛔虫等。以胆总管结石和长期酗酒为病因者可达80%,胰管结石、蛔虫、肿瘤或胰管邻近器官的炎症波及胰管亦是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另外其他病因包括手术创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感染(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阿霉素、双氢克尿噻等)、十二指肠溃疡穿透至胰腺、邻近乳头的十二指肠憩室炎、血管性疾病等。 慢性酒精中毒是发达国家慢性胰腺炎的最主要病因。有60%一70%的患者有长期的酗酒史;以35—50岁的男性最为常见,我国的慢性胰腺炎中,以胆管疾病为病因者占36%~65%。重度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素缺乏)与高钙血症者也可发生慢性胰腺炎。还有少数与遗传因素有关或系原因未明的慢性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