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赤眼
什么是天行赤眼?
天行赤眼是指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溢血,常累爰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又名天行赤目、天行赤热等。俗称红眼病。本病名见于《银海精微·卷之上》。本病多在夏秋之季发病,患者常有该病接触史。本病与西医学之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相似。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目痛失明,碜涩灼热,甚者热泪如汤,或眵清稀。起病迅速,邻里相传,易成流行。
疾病检查:
【诊断要点】 胞睑红肿,白睛红赤。或见白睛溢血呈点、呈片,黑睛可见星翳。耳前或颌下可扪及肿核。 【鉴别诊断】 (1)瞳神紧小:可见拖轮红赤或白睛混赤。但其以瞳神持续缩小,展缩不灵为主要临床表现。 (2)绿风内障:可见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肿胀。但其以头眼胀痛,眼珠变硬,瞳神散大,瞳色淡绿,视力锐减为主要临床特征。
疾病治疗:
1.药物治疗 (1)初感疠气 证候:病初起,眼局部症状惧悉,但不严重,全身症状多不明显,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以白睛红赤,点片状溢血及舌脉为辨证要点。 治法:疏风散邪,兼以清热。 处方:驱风散热饮子(《审视瑶函》)加减。 可于方中去羌活、当归尾、川芎,加金银花、黄芩、蒲公英、大青叶等以清热解毒;无便秘者,去方中大黄;若白睛红甚、溢血广泛者,可加牡丹皮、紫草以清热、凉血、退赤。 (2)热毒炽盛 证候:患限灼热疼痛、胞睑红肿,自睛赤丝鲜红满布。眵泪黏稠,兼有头痛烦躁,或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以白睛红肿,广泛溢血及全身症状为辨证要点。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散邪。 处方: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加减。 白睛溢血广泛者,加紫草、牡丹皮、赤芍、生地凉血止血;黑睛生星翳者,加石决明、术贼、蝉蜕散邪退翳;便秘溲赤明显者,加木通、生大黄以刺水通腑。 2.针灸治疗 (1)体针基本处方:耳尖 攒竹 风池 光明 合谷 方中耳尖用三棱针刺血,专治天行赤眼,单眼患病以针患侧耳尖为主,双侧发病,则取双侧耳尖刺血,刺血量为染红半个至一个小棉球即可,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凉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风池、合谷泻少阳、阳明之邪热,具有疏风散邪,通络凉血散瘀之功;攒竹、光明以泻太阳、少阳邪热,具有凉血散瘀,泻火解毒之功。全方共奏疏风散邪。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加减运用:时气疫毒染目者,加太阳、太冲、委中、关冲、大杼、足临泣、四白,以清热解毒,疏风散邪;外感热毒,内蕴积热者,加鱼腰、睛明、丝竹空、四白、迎香、大陵、膈俞、肝俞、心俞、身柱、大骨空、肩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消肿止痛。 操作方法:方中主穴均用毫针泻法。局部穴位可用点刺放血。 (2)耳针:选眼、耳尖、肝、胃穴。强刺激,留针30分钟,或耳尖、耳背小静脉刺络出血。 (3)挑刺:可在肩胛间寻找敏感点挑治,或在大椎穴及其旁开0.5寸处选点挑治。 3.其他治疗 (1)滴眼:0.2%鱼腥草眼药水,每日6次,症状严重者可1小时2次。 (2)中成药:初感疠气者可用银翘解毒丸,口服,每次9g,每日2—3次。热毒炽盛者可用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9g,每日2次。
预防预后:
外感疫疠之气所致,或兼肺胃积热,内外合邪文攻于目而发。 1.外感疠气 疫疠之邪上犯自睛,疫毒阻滞脉络而成。 2.热毒炽盛 体内素有积热,火毒循经上扰。复感疫毒,内外合邪,交攻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