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
什么是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脱水、血浆丧失等原因,引起血容量急剧减少,而出现循环衰竭的现象。由大出血所致的休克,又称出血性休克。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一)原发病的相应病史与体征。 (二)出血或脱水的表现 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失血量和失血的速度均有关。轻度出血(失血量为总血量的10%~15%)时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中度失血(失血量约为总血量的20%)时,患儿出现眩晕、口干、烦躁、尿少、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血红蛋白降至70~100g/L;重度失血(失血量为总血量的30%)时,患儿表现为四肢厥冷、出冷汗、少尿或无尿、神志淡漠、血压低于10 kPa、每分钟脉搏>120次、血红蛋白低于 70g/L。若出血量相同,出血速度越快,症状越明显,休克也越严重。若患儿有上述失血表现.但找不到明显的出血部位,应注意内脏出血的可能。重度脱水时,体液丢失量为体重的15%以上,患儿可出现四肢冰冷、皮肤黏膜干燥、尿少或无尿,神志淡漠,昏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征象。
疾病治疗: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概要: 低血容量性休克一般处理见“感染性休克”。应根据出血原因不同,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必要时紧急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的治疗。血压仍低者,可酌情使用血管收缩药。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详细治疗: 【治疗】 (一)一般处理见“感染性休克”。 (二)止血 应根据出血原因不同,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必要时紧急手术治疗以达到有效止血的目的。肺源性大咯血引起者,可使用垂体后叶素,5 u加入10%葡萄糖液20~40ml,静脉滴注.也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药、局部气囊导管止血及激光一纤维支气管镜止血等。经内科治疗无效而出血不止者,可行肺叶或肺段切除。心源性咯血不宜使用垂体后叶素,可使用止血剂及血管扩张剂,通过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达到止血目的。上消化道出血可使用甲氰眯胍,用法:0.05~0.l g溶于5%~10%葡萄糖液100 ml.静脉滴注。也可口服给药,<5 0=”;”; 05=”;”; 0=”;”; 1=”;”; g=”;”;>5岁,每次0.1—0.15 g,每日3次。如效果不满意,可在纤维胃镜下向病变局部喷药如去甲肾上腺素等。下消化道出血者可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外伤性出血应立即压迫止血,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三)血容量 目前认为,出血性休克的治疗,关键在于迅速补充血容量而不是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一般红细胞不低于l.8×1012/L,血红蛋白不低于50g/L,只要补足血容量,就不会因贫血而出现组织缺氧,代谢障碍。此外,休克时微循环障碍,血细胞聚集,补液应先于输血。低容量性体克的诊断一旦明确,应立即给予林格溶液或平衡液,也可选用右旋糖酐、葡萄糖生理盐水、代血浆等。大量失血引起的出血性休克,应补液与输血双管齐下。经治疗血容量基本恢复正常,出血停止,而血压仍低者,可酌情使用血管收缩药如间羟胺等。
预防预后:
【病因】 1.消化道出血,大咯血,凝血机制障碍引起的出血。后者是儿科常见的引起出血性休克的原因。 2.频繁吐、泻引起重度脱水。 3.大面积烧伤,血浆大量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