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骨折
别名:跟骨骨折|跖骨骨折|趾骨骨折
什么是足部骨折?
足部骨折是指发生于足部距骨、跟骨、跖骨及趾骨部位的骨折。每只足有26块骨(不包括籽骨),由韧带、关节连结成为一个整体;在足底,由骨和关节形成了内纵弓、外纵弓和前面的横弓,这是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结构。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距骨骨折: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被动活动踝关节时距骨疼痛剧烈,明显移位或脱位时则出现畸形。 跟骨骨折:除足跟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外,可出现瘀血斑,多见于跟骨内侧及足底。严重者足跟部横径增宽,足弓变平,足部变长。 趾骨骨折:患者外伤后足趾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足舟骨骨折:多有足部扭伤史,损伤部位疼痛、肿胀,活动障碍。 踝部骨折:局部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是关节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踝部与跗骨正侧位 x 线照片,跟骨 x 线侧位、轴位照片,跖、趾前半足正、斜位 x 线片可以明确距骨、跟骨、跖骨及趾骨骨折的移位程度、类型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骨折脱位。
疾病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无移位及可获得满意复位者。 (2)治疗方法:伤后或复位后患肢以小腿石膏或短靴石膏固定4~6周。 2.手术治疗 (1)适应证:有移位的骨折。 (2)治疗方法: 可行开放复位,如局部嵌插稳定时,仅辅以石膏外固定;对合后仍不稳定者则需用克氏针交叉同定,7~10日后拔除,再换小腿石膏制动。 个别患者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小螺丝钉或克氏针等),术后仍需辅以石膏制动。
预防预后:
一般由于足部骨骼遭遇巨大暴力,发生破坏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