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痈
什么是子痈?
子痈是指发生于肾子(睾丸及附睾)的急、慢性感染性疾患。本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其特点是:急性子痈,发病急,睾丸或附睾红肿热痛,可伴有全身热证表现;慢性子痈多继发于急性子痈。或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精囊炎之后,仅表现睾丸或附睾的硬结,微痛或微胀,轻度触痛。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睾丸炎或附睾炎。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1.急性子痈 发病较急,附睾或睾丸肿痛,可沿输精管放射至腹股沟及少腹部,局部拒按,有明显触痛,或精索粗硬疼痛,牵引少腹,站屯或行走运动时,疼痛可加重,波及阴囊时,则阴囊也红肿热痛;伴有恶寒发热,口渴欲饮,尿黄便秘,全身不适等症状。化脓时局部红肿、光亮而软,破溃排脓,脓出毒泄,症状迅速消退,疮口亦渐愈合。 2.慢性子痈 临床较多见。可有急性子痈发作史,也可开始即为慢性者。自觉局部坠胀不适、或隐痛,可触及附睾增大、变硬、或有结节,伴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增粗;一般无全身症状。常可因性生活过度和酗酒等引起急性发作。
疾病检查:
【诊断】 急性子痈患者血常规中自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 【鉴别诊断】 1.子痰 慢性发病,疼痛轻微,附睾可触及结节。常有结核病史,输精管可增粗呈串珠状,易出现局灶性冷脓肿,破溃后流出稀薄如痰的脓液,淋漓不断,不宜收口,易形成窦道。 2.嵌顿性斜疝 斜疝嵌顿于阴囊,不能回纳腹腔,也可发生阴囊部疼痛、肿胀,可被误诊为急性子痈。询问病史和系统的体格检查,可发现疝块有反复下坠的病史,肿物与睾丸仍有一定界限。 3.睾丸扭转 常有剧烈运动或阴囊损伤的病史。急骤发生扭转后引起剧烈的阴囊内疼痛,并放射至腹股沟或下腹部,无发热,托起阴囊可使疼痛加剧(子痈则减轻),阴囊触诊检查发现睾丸呈横位或上移,可扪及精索扭曲成麻绳状。 4.睾丸肿瘤 睾丸肿瘤较少见,肿块质地较坚硬,明显的沉重感,附睾不易摸到。
疾病治疗:
1.内治 (1)湿热下注证 证候:多见于成年人。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压痛明显,阴囊潮红,皱褶消失,局部触痛明显,或有应指;伴恶寒发热,口干欲饮,口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金铃子、小茴香;已成脓者,加透脓散。 (2)火毒炽盛证 证候:病变未及时控制,睾丸肿痛加剧,阴囊红肿,睾丸触痛应指;伴有高热,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透脓托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 (3)正虚邪恋证 证候:睾丸肿痛减轻,触痛也轻,或有溃后出脓不畅,或窦道形成;舌质红,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清解余毒扶正。 方药:四妙散加减。 (4)气滞痰凝证 证候: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触痛轻微,或牵引少腹部不适;全身症状多无;舌质淡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散合橘核丸加减。 (5)阳虚寒凝证 证候: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触痛不显,阴囊寒冷;伴有腰酸、阳痿遗精;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或细。 治法:温肾散寒,理气散结。 方药:右归丸合阳和汤加减。 2.外治 未成脓者,以金黄散或玉露散温水或凡上林调匀外敷。有波动感,应及时切开排脓引流。溃后脓稠、腐肉较多时,可选用九一丹或八二丹药线引流,脓液已净而溃口未愈时,外用生肌散纱条。慢性患者用葱归溻肿汤坐浴,或冲和膏外敷。 3.其他疗法 急性期,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治疗。一般主张早期足尾、联合用药,常用药如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利巴韦林等。慢性期,局部热敷、热水坐浴。
预防预后:
本病多由肝经脉络阻隔,经气不畅,气血凝滞下阴;或恣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下注前阴;或跌扑损伤,瘀血湿热下注而成。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亦可由腮腺炎病毒等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