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往来
什么是寒热往来
?
寒热往来,是指一阵冷一阵热,交替发作,一天一次或一天数次,有时能身热退净,有时身热不能退净。此症多见于外感时病,内伤为患的比较少见。寒热往来与“恶寒发热”不同。后者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而寒热往来是寒热交替出现,即发热时无恶寒,恶寒时无发热,当加以区别。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常见证候 邪入少阳寒热往来: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外感疟邪寒热往来:寒热往来,反复发作,发有定时,多见隔日发作一次,亦有三日一发者。发作时,先恶寒,继则高热,最后遍体汗出,热退身和。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湿热郁阻三焦寒热往来:寒热起伏,汗出不清,胸闷腹胀呕恶,头痛烦躁,口干饮少,小便短黄赤,舌边红,舌苔垢腻或白如积粉,脉濡。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邪居半表半里 1,临床表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常兼目眩、口苦、咽干。恶心呕吐,饮食少思。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滑。 2,病因病机:因外邪侵袭,势欲传里,但未入里,邪居半表半里之间,故寒热往来。多见于各种急性热病的初期或中期阶段。 3,治法:和解表里。 4、方剂:小柴胡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柴胡10~15g,黄芩10~15g,党参10g,法半夏10~15g,甘草6~10g,生姜4片,大枣5枝。 方义:柴胡透达外邪,黄琴清泄里热,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党参、甘草、大枣扶助正气,辅佐柴胡透达外邪。 加减:如邪热炽盛,心烦,口干,去参、枣,加瓜菱、黄连清泄里热;兼有咳嗽,亦去参、枣,加桔梗、橘红宜肺化痰;外邪未全部传入半表半里,夹有表证者,可加桂枝祛除表邪;胁下或胃脘作痛,大便秘结,去参、甘,加大黄、枳实、芍药,以解半表半里之邪,泻脏腑里积之热。 5,变通法:外感疟邪寒热往来,反复发作,发有定时,多见隔日发作一次,亦有三日一发者。发作时,先恶寒,继则高热,最后遍体汗出,热退身和。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当祛邪截疟,可用截疟七宝饮(《杨氏家藏方》)加减,药用常山、厚朴、青皮、陈皮、甘草、槟榔、苹果等。如虚人反复发作者,用何人饮(《景岳全书》)加减,药用何首乌、党参,当归、陈皮、生姜等。 (二)邪热入侵血室 1,临床表现:寒热往来,常见于妇女月经适来或适断之时,兼有心烦不安,甚则人暮谵语,但昼日神志清晰。舌苔薄黄,脉弦数。 2,病因病机;妇女月经适行或适断之时,外邪乘虚内陷血室,瘀热互结,故寒热往来。 3,治法:和血祛瘀,清热安胞。 4,方剂: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减。 药物: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5g,白术10g,茯苓15g,丹皮6g,栀子10g,薄荷3~6g,煨姜3~6g。 方义:柴胡、栀子清热散邪,丹皮、当归祛瘀和血,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薄荷散结,与柴胡配合能疏泄肝气,又可清解风热外邪。煨姜温中。 加减:若月经适来中断。小腹疼痛,乃为瘀热停滞,可加赤芍、泽兰、桃仁祛瘀活血;如肝气郁结,致月经不调,经前寒热往来,胸胁胀闷。头痛目眩,可去丹皮、栀子疏肝解郁。 5,变通法:可用小柴胡汤合桂枝汤(《伤寒论》)加减。 【评述】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人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可见小柴胡汤是本症的专用方,从此方加减,是为正途。
预防预后:
邪入少阳寒热往来:伤寒太阳病不解,邪传少阳,少阳居半表半里,外邪入侵,邪正相争,正不胜邪则恶寒,正胜于邪则发热,故见寒热往来。《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临床除见寒热往来以外,尚有口苦咽干。胸胁苦礴。脉弦等少阳症。治疗宜和解少阳,以小柴胡汤为代表方剂。 外感疟邪寒热往来:病由感受疟邪所致。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如(医宗必读):“疟疾多因风寒暑湿,天之邪气所伤”。其临床表现在(索同-疟论)中论述颇详:“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粟鼓额,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辨证要点是: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二日一发或三日一发(此为正疟);或热多寒少(称温疟),或寒多热少(称寒疟),发作时恶寒、发热、汗出,常反复发作。本证与邪入少阳寒热往来之不同点是:后者恶寒、发热无定时,可一日数潮,病程较短。且有胸胁苦满,口苦哂干等少阳症。外感疟邪寒热往来,治宜去邪截疟,方选截疟七宝饮,如虚人反复发作者,用何人饮。 湿热郁阻三焦寒热往来:本证为湿温病邪热湿浊留恋三焦,伏留不解。三焦气化失司,出现寒热起伏,胸脘痞闷,腹胀,溲黄短赤,苔腻等韫热交阻上、中、下三焦的症状特点。治宜分消走泄,宣展气机,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味。本证与上二证不同,邪入少阳以寒邪为患,属伤寒;外感疟郛以疟邪为患,属疟疾;率证以湿热为患,属湿温病。临床表现各具特征。邪入少阳寒热往来。忽寒忽热,发无定时;外感疟邪寒热往来休作有时;湿热郁阻三焦寒热起伏,病势缠绵,汗出不解。再根据苔脉兼症,是容易鉴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