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翳内障
什么是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是指随年龄增长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最终导致失明的眼病。根据晶珠混浊的部位、形态、程度及颜色等不同,古人分别命名为浮翳、沉翳、冰翳、横翳、散翳、枣花翳、偃月翳、白翳黄心、黑水凝翳等。婴幼儿若出现晶珠混浊,称为胎患内障;外伤致晶珠混浊,又称为惊振内障;因其他眼病引起晶珠混浊,如金内障、金花内障等。圆翳内障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且晶珠混浊加重。病程一般较长,可一眼或两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圆翳内障相当于西医学的老年性白内障。病因较为复杂,可能是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的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眼前阴影和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自觉视物模糊,或视近尚明而视远模糊,或眼前可见固定不动的黑影,或视一为二,或可有虹视等。 《外合秘要·出眼疾候》最早记载,书中对本病的发生和漫长的发展过程及后果。进行了描述:“眼无所因起,忽然膜膜,不痛不痒,渐渐不明,久历年岁,遂致失明。令观容状。眼形不异,唯正当眼中央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虽不辨物,犹知明暗三光,知昼知夜”。对晶珠完全混浊的圆翳内障记载《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尤为准确,书中曰:“瞳神中白色如银也……重则瞳神皆雷白而圆亮。”
疾病检查:
【诊断要点】 检视瞳神,圆整无缺。展缩正常。视力下降,与病程长短及晶珠混浊部位密切相关。病程越长视力下降越明显,混浊在瞳神部位视力多有下降。最终视力仅为手动或光感。晶珠可见不同形态、部位、颜色和程度的混浊。早期可见晶珠周边呈点状或冰凌状混浊,逐渐向中心发展而全混浊。
疾病治疗:
圆翳内障初期药物治疗,尚可控制或减缓晶珠混浊的发展。当晶珠混浊程度较甚或完全混浊者,应进行手术沧疗。 1.药物治疗 (1)肝热上扰 证候:视物不清,视力缓降,晶珠混浊,或有眵泪,目涩胀,时有头痛头晕,咽干口苦,便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本证以晶珠混浊、头痛头晕等全身症状及舌脉为辨证要点。 治法:清热平肝,明目退障。 处方:石决明散(《普济方》)加减。 口苦便结者,去方中辛温之羌活;肝热不甚,无口苦便结者,去方中栀子、大黄;肝热夹风。头痛头晕者,加黄芩、桑叶、菊花、蔓荆子、钩藤、刺蒺藜清热平肝,明目退障;若口苦咽干甚者。加生地、玄参以清热生津。 (2)肝肾不足 证候:视物昏花。视力缓降,晶珠混浊,或头昏耳鸣,少寐健忘,腰酸腿软,口干,舌红苷少,脉细,或见耳鸣耳聋,潮热盗汗,虚烦不寐,口咽干痛,小便黄少,大便秘,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弦数,或烦热口臭,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本证以晶珠混浊及全身症状为辨证要点。 治法:补益肝肾,清热明日。 方药:杞菊地黄丸(《医级))加减。 少寐口干者,加女贞子、旱莲草;阴亏虚火上炎,潮热虚烦,口咽干燥者,选用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地骨皮;烦热口臭。舌红苔黄腻者,选用甘露饮(《阎氏小儿方论》)加减。 (3)脾气虚弱 证候:视物模糊,视力缓降,晶珠混浊,视近尚明而视远模糊等。伴面色羹黄,少气懒言,肢体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弱。本证以晶珠混浊及全身症状为辫证要点。 治法:益气健脾,利水渗湿。 处方:四君子汤(《和剂局方》)加减。大便稀溏者,加薏苡仁、扁豆、车前子利水渗湿;纳差食少者,加山药、神曲、鸡内金、苡仁等和胃渗湿。 2.针灸治疗 (1)体针 基本处方:太阳 攒竹 四白 合谷 风池 百会 太阳、攒竹、四白位于眼周,可活血行气,除目窍之瘀滞;合谷引多气多血之阳明之经气上行,风池引肝胆之气上达目系,百会升提诸气,三穴合用引全身气血上达目窍。 加减运用:肝热上扰加行间、侠溪清热平肝;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三阴交补益肝肾。益精明目;脾气虚弱加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利水明目。 操作方法:本方主穴针剌用平补平诲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穴位注射:取合谷、曲池、养老、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翳明等,每次2—3穴。每穴注射维生素C 0.5ml,每日或隔日1次,交着轮取,10次为l疗程。 3.其他治疗 (1)滴眼:用于滴眼的药物如卡他林、法可林、卡林一u等,选用其中之一即可。 (2)中成药:①杞菊地黄丸,用于肝肾不足证。口服,每次6—9g,每日2次。②明目地黄丸,用于肝肾阴虚证。口服,每次6-9g,每日2次。③石斛夜光丸,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证。口服,每次6—9g,每日2次。 (3)手术;①中医眼科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古代眼科“金针拔内障”基础上改良的白内障针拨术。②白内障囊内摘除术。③白内障囊外摘除鞋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等为目前临床常用的主要手术方法。
预防预后: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风上冲”、“肝气冲上”、“肝肾俱虚”等因素有关。结合临床归纳如下: 1.肝热上扰 肝热上扰头目,热灼晶珠,晶珠逐新混浊。 2.肝肾不足 年老体弱,肝肾不足,精血亏损,不能上养于目,晶珠而混浊。 3.脾气虚弱 脾虚气弱,运化失司,不能输布精微,晶珠失干濡养而混浊;亦可由水湿内生,上泛晶珠而致混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