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全身各个脏器均可受累,但以肺结核最常见。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多药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菌株(MDR-TB)的产生已成为防治结核病的严重问题。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呼吸道症状 多数起病缓慢,部分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缺乏特异性,但咳嗽、咳痰≥2周以及午后发热为最主要的肺结核可疑症状。随着病变进展,病人可逐渐表现为咳嗽、咳痰、一般为白色痰,当肺结核合并各种病原菌感染时,多有中、高度发热,咳痰性状则会有相应变化,如咳黄脓痰等。有时以咳血痰或咯血而发现肺结核,根据结核病变侵犯血管的部位及程度不同,临床上可表现大、中、小量咯血或咳血色痰。当有支气管结核时,咳嗽较剧,以刺激性干咳为主,持续时间较长。 2.胸痛 多表现为背部酸痛,与肺结核病变累及胸膜有关,当同时患有结核性胸膜炎时,早期患侧多有胸痛,在深呼吸及咳嗽时加重。随着胸腔积液量的增多胸痛可消失,而表现为呼吸困难,在胸腔积液减少时胸痛可再发,这与胸膜粘连有关。 3.全身中毒症状 午后低热、盗汗、疲乏、食欲不振,女性病人可伴有月经失调或闭经,部分病人可有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少数病人起病急剧,特别是在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以及结核性胸膜炎时,多伴有中、高度发热或头痛等。 4.其他系统表现 少数病人还可伴有结核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表现,包括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和结核风湿症等。儿童还可表现发育迟缓等。当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时,还可表现肺外器官相应症状。 病人可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症状,有少部分病人即使肺内已形成空洞也无自觉症状,仅靠体检胸部影像学发现。 (二)体征 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可有间断或持续午后低热,体重可略减轻。如合并支气管淋巴瘘形成,干酪坏死物破入支气管阻塞气道或发生气管、支气管结核而出现气管或支气管的狭窄等,可伴有气喘和呼吸困难,可见呼吸三凹征,听诊可闻喘鸣音。当病变为大叶性干酪性肺炎时,局部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管状呼吸音,有空洞合并感染或合并支气管扩张时,可闻干或湿性啰音。 少部分延误诊治时间较长者或合并一侧肺不张时,可表现气管向患侧移位,患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叩诊为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健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叩诊为过清音等。 当病情严重时,病人除呼吸系统体征外,还可表现面色萎黄,结膜、甲床和皮肤苍白,消瘦等体征。 当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时,早期于患侧可闻胸膜摩擦音,随着胸腔积液的增加,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叩诊呈浊音至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至消失。当积液吸收后,若有胸膜增厚、粘连,则气管向患侧移位,患侧胸廓可塌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受限,叩诊为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等。 (三)特点 1.对结核菌高度敏感性 儿童的组织器官对结核菌具有高度敏感性及反应性,表现在儿童肺部结核性原发病灶周围往往出现广泛性的炎症反应—病灶周围炎,是原发灶周围肺组织对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一般为良性经过,短期内可以吸收。但在已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却很少出现病灶周围炎,通常在感染4~8周后产生变态反应,结素试验呈阳性反应,肺部原发病灶出现之前可有多发性浆膜炎,一过性多发性关节炎及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等表现,同时因病灶周围炎使原发综合征的X线典型影像改变,易造成误诊。 2.淋巴系统广泛受累 原发结核的临床表现之一是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颈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多见。当肺部感染结核菌后形成原发灶,原发灶中的结核菌沿肺内淋巴管蔓延至肺门淋巴结,随着时间延长,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及免疫力,肺门淋巴结病变进展,淋巴结肿大明显,临床上X线表现为支气管淋巴结核影像,原发灶小于2~3mm时X线不能显影,故我国诊断第一型肺结核本身就包括原发综合征与支气管淋巴结核。当变态反应强烈,肺门淋巴结病变易产生干酪坏死,若穿破支气管,产生支气管播散,若经淋巴蔓延,表浅淋巴结受累,以颈部常见,次之为腋窝淋巴结核,深部淋巴结核以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较普遗,仅次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核,因此淋巴结核常为儿童慢性中毒症状的主要原因。 3.全身播散-肺外结核的根源 原发感染后,在抗体尚未产生特异性免疫前,约在感染4~6周后,可发生淋巴源性、血源性或淋巴血源性结核菌播散,早期少数结核菌进入小循环,通过肺进入大循环播散至全身各脏器组织,即内源性再感染.对机体免疫力低下的幼儿,则常易发生粟粒性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但多数为隐匿型播散,指播散的结核菌在未形成病灶之前即被消灭,只出现急性结核中毒症状。大约有10%原发感染者在毛细血管丰富、血流量多的脏器组织形成原发性病灶,这种原发后病灶大部分自愈,极少部分进一步发展,成为肺外结核根源. 4.病灶部位特殊 由于空气动力学的关系,原发病灶多在肺的外周,常好发于肺上叶下部、中叶上部,多为单个发生,约占89.5%,数个者只占少数。原发灶一般较小,直径在1cm以内,有时仅为2~3mm,所以X线检查常不能发现,变态反应发生时,原发灶出现明显的病灶周围炎,肺门淋巴结也可以出现淋巴结周围炎,X线出现大片阴影,与肺炎相似,此种表现约占50%。而继发型肺结核早期病变部位多发生在肺上叶尖段、后段,可能的解释为该部位淋巴流量相对少,因而有利于原发后病灶发展。 (三)肺结核分型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结核病分类(WSl96—2001),把肺结核作为全身结核病分类的一部分,分为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和继发性肺结核三类。 (一)原发性肺结核 原发性肺结核是指经呼吸道吸入结核分枝杆菌的初次感染,并引起的临床肺结核病称为原发性肺结核。发病率仅为感染者的1/l0左右,机体抵抗力强,也可能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内不发生临床结核病。此型肺结核多见于儿童,成人和老年人少见。临床上可分为原发综合征和纵隔、肺门淋巴结结核。 (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进入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进一步侵入局部血管进入血循环而导致结核分枝杆菌的全身血行播散,除发生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外,还可发生肺外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肝脾结核、骨关节结核等,如侵入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及体静脉系统者主要引起肺部播散性结核病,个别情况下肺部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破入一侧肺动脉和其分支,可引起一侧或部分肺叶的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根据结核分枝杆菌侵入血流中的数量、次数、间隔时间和机体反应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 (三)继发性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初次感染后(多在儿童时期),体内的潜伏病灶可在任何年龄变为活动性结核病,即结核分枝杆菌重新繁殖,称复燃(又称内源性复发)。也可再次感染外界的结核分枝杆菌而发病,称外源性感染,多见于成年人,是成人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临床上可分为局灶性肺结核、空洞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肺结核瘤、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毁损肺和肺硬化。 继发性肺结核较前两类型肺结核排菌者多,因而在流行病学上更具有重要性。
疾病检查:
"力求早期诊断。包括发现病灶,确定其性质、范围和是否排菌,并确定其是否活动,以作为预防和治疗的根据。1.病史(1)中毒症状:有无长期低热、轻咳、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2)结核病接触史:应特别注意家庭病史,肯定的开放性结核病接触史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年龄越小,意义越大。(3)接种史:接种卡介苗可以提高对结核病的抵抗力,应仔细检查患儿左上臂有无卡介苗接种后的瘢痕。(4)有无急性传染病史:特别是麻疹、百日咳等可使机体免疫功能暂时降低,致使体内隐伏的结核病灶活动、恶化,或成为感染结核病的诱因。(5)有无结核过敏表现:如结节性红斑、疱疹性结膜炎等。2.结核菌素试验(1)结核菌素试验:小儿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4~8周后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肿、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若患儿结核变态反应强烈,如患疱疹性结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一过性多发性结核过敏性关节炎等,宜用1个结核菌素单位的PPD试验,以防局部的过度反应及可能的病灶反应。(2)临床意义1)阳性反应见于:①接种卡介苗后;②年长儿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③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卡介苗者,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新的结核病灶,年龄越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越大;④强阳性反应者,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⑤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由原来小于10mm增至大于10mm,且增幅超过6mm时,表示新近有感染。接种卡介苗后与自然感染阳性反应的主要区别见表10-4。此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也可致PPD皮试阳性。2)阴性反应见于:①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②结核迟发型变态反应前期(初次感染后4~8周内)。③假阴性反应,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所致,如部分危重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风疹、百日咳等;体质极度衰弱,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重度水肿等,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病。④技术误差或结核菌素失效。3.实验室检查(1)结核分枝杆菌检查:从痰液、胃液(婴幼儿可抽取空腹胃液)、脑脊液、浆膜腔液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是重要的确诊手段。(2)免疫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检测结核病患者的血清、浆膜腔液、脑脊液等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抗体。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能快速检测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核酸物质。(3)血沉:多增快,反映结核病的活动性。4.结核病的影像学诊断(1)X线:除正前后位胸片外,同时应摄侧位片。可检出结核病的病灶范围、性质、类型、活动或进展情况。重复检查有助于结核与非结核疾患的鉴别,亦可观察治疗效果。(2)CT:胸部CT对肺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意义,有利于发现隐蔽区病灶。特别是高分辨薄切CT,可显示早期(2周内)粟粒性肺结核,≥4mm的肺门纵隔淋巴结。淋巴结的钙化显示率也高于X线。5.其他辅助检查(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支气管内膜结核及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诊断。(2)周围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检查:可发现特异性结核改变,如结核结节或干酪样坏死,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或胸腔镜取肺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和病原学检查,对特殊疑难病例确诊有帮助。"
疾病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营养,选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有明显结核中毒症状及高度衰弱者应卧床休息。居住环境应阳光充足,空气流通。避免传染麻疹、百日咳等疾病。一般原发型结核病可在门诊治疗,但要填报疫情,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随诊。2.抗结核药物 治疗目的是:①杀灭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②防止血行播散。治疗原则为:①早期治疗;②适宜剂量;③联合用药;④规律用药;⑤坚持全程;⑥分段治疗。(1)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可分为两类:1)杀菌药物:①全杀菌药:如异烟肼(isoniazid,INH)和利福平(rifampin,RFP);②半杀菌药:如链霉素(streptomycin,SM)和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2)抑菌药物:常用者有乙胺丁醇(ethambutol,ELB)及乙硫异烟胺(ethionamide,ETH)。(2)针对耐药菌株的几种新型抗结核药物:1)老药的复合剂型:如利福平和异烟肼合剂(rifamate)(内含RFP 300mg和INH 150mg);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合剂(卫非特,rifater)(内含RFP、PZA、INH)等。2)老药的衍生物:如利福喷丁。3)新的化学制剂:如帕司烟肼(力排肺疾,Dipasic)。胃肠道反应、肝毒性、过敏、皮疹和发热(4)抗结核治疗方案1)标准疗法:一般用于无明显自觉症状的原发型肺结核。每日服用INH、RFP和(或)EMB,疗程9~12个月。2)两阶段疗法:用于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急性粟粒性结核病及结核性脑膜炎。①强化治疗阶段:联用3~4种杀菌药物。目的在于迅速杀灭敏感菌及生长繁殖活跃的细菌与代谢低下的细菌,防止或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为化疗的关键阶段。在长程化疗时,此阶段一般需3~4个月;短程化疗时此阶段一般为2个月。②巩固治疗阶段:联用2种抗结核药物,目的在于杀灭持续存在的细菌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在长程化疗时,此阶段可长达12~18个月;短程化疗时,此阶段一般为4个月。3)短程疗法:为结核病现代疗法的重大进展,直接监督下服药与短程化疗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治愈结核病患者的重要策略。短程化疗的作用机制是快速杀灭机体内处于不同繁殖速度的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使痰菌早期转阴并持久阴性,且病变吸收消散快,远期复发少。可选用以下几种6~9个月短程化疗方案:①2HRZ/4HR(数字为月数,以下同);②2SHRZ/4HR;③2EHRZ/4HR。若无PZA,则将疗程延长至9个月。"
预防预后:
结核分枝杆菌属于分枝杆菌属,具抗酸性,为需氧菌,革兰染色阳性,抗酸染色呈红色。分裂繁殖缓慢,在固体培养基上需4~6周才出现菌落。结核分枝杆菌可分为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对人类致病的主要为人型和牛型,其中人型是人类结核病的主要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