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发热
什么是感染性发热
?
长期以来,感染一直都是引起发热最主要的病因。虽然近年来此类疾病在北美及西北欧的经济发达地区有所减少,但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该病仍是引起发热的虽常见病因,40%~50%的发热是由感染引起的。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一旦确定发热的诊断,即应详细全面询问病史,积极寻找病因,引起发热的疾病繁多,可达200余种。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因素调节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以维持体温的动态平衡,任何原因引起机体产热过多或散热障碍都可能会产生发热。因此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搜集临床资料,寻找有潜在诊断价值的线索(potential diagnostic-clues.PDCs),作为鉴别诊断的基础。询问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是否存在发热、起病时的情况、发热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全身情况、诊疗经过、既往史和个人史等,还应注意有无家族遗传性发热性疾病史。 1.是否存在发热 对发热患者首先必须确定其是否发热.必要时口腔与直肠温度同时记录。因为有少数主诉发热的患者,经观察证明无发热,而是生理性体温波动或伪装热。常见于儿童和女性,热程长(可超过6个月),但无消耗性改变,24小时内体温多变,无规律性,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 2.起病时的情况 一般感染性疾病起病较急,尤其是细菌、病毒感染(伤寒、结核等除外),而非感染性疾病发病相对较慢。但并不能以发病的急缓作为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例如,在非感染性疾病中,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可以表现为急骤起病,且病情凶险。 3.发热持续时间(热程) 感染性疾病的热程短,有乏力、寒战等中毒症状;肿瘤性疾病的热程中等,呈现渐进性消瘦、衰竭等表现;风湿性疾病的热程长,无毒血症症状,发热与缓解交替出现。 急性发热:起病急,自然热程在2周以内。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发热,病毒是主要病原体,非感染者仅占少数,常见于上感、流感、化脓性感染、腮腺炎、肺炎、急性肝炎、麻疹、猩红热、流脑、乙脑、菌痢及钩端螺旋体病等。 慢性发热(长期低热):起病较缓,体温在37.5~38.4℃,持续4周以上者。40%为感染性发热,57%为非感染性发热,3%原因不明。其常见病因如下:结核、链球菌感染后状态、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病灶性感染(牙周感染性脓肿、鼻窦炎、胆道感染、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等)、慢性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梅毒等。非感染性疾病如甲亢、结缔组织病、盱硬化、消化性溃疡、原因未明的肠炎、血液病、恶性肿瘤、间脑综合征、原发性选择性IgA缺陷病等。功能性因素如月经前低热、妊娠期低热、夏季微热、神经功能性微热、感染后低热等。 长期低热者如伴有血沉增快,一般不能用功能性疾病解释,而应考虑结核、肿瘤或结缔组织病等可能。 4.年龄、性别 青少年应考虑感染性疾病,男性40岁以上吸烟者应考虑支气管肺癌继发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青少年女性长期发热伴咳嗽应注意支气管内膜结核等;女性长期发热应除外结缔组织病。 5.个人史 诊断发热性疾病必须有流行病学背景,因为不同的地区、季节,其感染性疾病谱各异。最近居住地、旅行饮食、接触家畜、野生动物和鸟(如鹦鹉热、猫抓热和禽流感等)。蜱接触史(间歇热、落基山斑点热、莱姆病)以前是否有急性感染性疾病,疫水接触史,是否接触过肺结核患者,用药史(药物损害)和性病史等都可以提供感染的线索。
疾病治疗:
病毒性疾病一般病程自限,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作为FOU的病因,诊断主要依据为分离到病毒,或血清学相应抗原特异性IgM抗体检测。传染病的根本治疗方法是消除传染原和传染灶。当抗感染奏效时,随着传染灶(包括炎症灶)的消退,便出现退热。为促进退热,解热药可与抗感染疗法合并使用。
预防预后:
感染性发热以细菌引起者占多数,病毒次之,另外还有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等。细菌感染包括化脓性细菌感染(如脓毒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胆道感染、伤寒/副伤寒、肾盂肾炎、脾脓肿、盆腔脓肿、腹腔脓肿)和结核感染等。 化脓性细菌感染的部位以脓毒症及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常见,其血培养的阳性率较高,可达60%~70%,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较多见;腹腔、盆腔脏器的局灶性感染(如肝脓肿、脾脓肿、盆腔脓肿等)在化脓菌感染中也占较大比例,且其血培养阳性率较低,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脓肿穿刺及诊断性抗感染治疗效果等。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如各种细菌和病毒导致的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内获得性肺炎,肺脓肿及脓胸、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部真菌感染等。都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性发热的重要病因。 结核感染包括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是感染性发热中仅次于化脓性细菌感染的病因,所以对于疑似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患者,除了应首先考虑化脓性细菌感染的可能外,同样应重视发现结核菌感染的证据。肺结核通过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肺部影像学检查和结核菌纯化蛋白衍生物(PPD)皮试等确诊并不困难;而肺外结核(如肠结核、淋巴结结核、多浆膜腔结核、肝脾及肾结核、结核性关节炎等)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不典型,影像学检查缺乏肺部活动性结核病灶的证据,血沉和PPD皮试结果又缺乏特异性,给诊断带来较大的困难。研究表明,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升高,而且与肺外结核多发的流行病学趋势相吻合,所以肺外结核的诊断和治疗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