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什么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型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也叫家族性痉挛性截瘫familial spastic paraplegia,FSP或者Strumpell-Lorrain综合征),是一组遗传性疾病,最常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及x连锁遗传。本病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HSP可于任何年龄发病,但多见于儿童期或青春期,男性较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缓慢起病逐渐进展的双下肢痉挛性截瘫,患者出现双下肢僵硬,不灵活,走路不稳,跑步易跌,上楼梯尤其困难,以后双上胜也可出现症状,动作笨拙迟缓。体检时可发现四肢尤其是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行走时呈剪刀样步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部分患者有轻度肌力减退。多数患者有弓形足或平跖足。常有阳性家族史。HSP根据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是否是单纯性进展性痉挛起病、或者是否伴有其他的神经系统异常,比如视神经病.视网膜病,锥体外系异常、黑矇、共济失调,鱼鳞病、智力倒退、聋哑和癫痫,而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HSP。临床上将只有痉挛性截瘫者称为单纯型HSP,合并有:脊髓外损害者称为复杂型。少数患者开始表现为单纯型.数十年后出现脊髓外损害表现。 1.单纯型 单纯型较为多见,病程较良性。1981年Harding将单纯性HSP分为I型和I型。I型在35岁前起病,I型者于35岁前起病,临床上肌张力增高更明显,病情进展缓慢,I型者于35岁以后起病,末梢感觉障碍更常见,膀胱障碍,锥体束性无力更明显,进展迅速。 单纯型常染色体HSP患者,胎儿期,出生史及婴幼儿阶段常常无异常表现,之后出现下肢僵硬和步态异常。多数在十几岁起病,但是从婴儿期到85岁发病。步态异常为隐匿性进展。患者会逐渐出现尿急,常常在晚期进展为尿不尽。单纯型常染色体HSP患者神经系统检查:面部、眼外肌运动正常,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下肢肌张力增高,以窝、股四头肌和踝部肌腱表现明显。肌无力在髂腰肌、胫前肌和胭窝肌肉表现明显。肌肉萎缩不明显,仅仅在老年依靠轮椅的患者中出现。周围神经正常。下肢远端的振动觉常常减弱。单纯型HSP的周围神经正常。Vibratory sense在肢体的远端常常轻度减低。这常常是本病与其他疾病鉴别的要点之一。腱反射在上肢是活跃的,在下肢是亢进的。由于髋关节屈曲跖曲环形步态,霍夫曼征和特勒姆内征常常可以看到。高足弓则常常在大龄患者中出现。 2.复杂型 由于病变累及部位不同,可出现复杂的症状和体征,构成不同综合征或亚型。 (1)Ferguson-Critchley综合征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特点是中年起病,四肢锥体束征同时伴有眼球震颤、侧向及垂直注视受限、四肢强硬、不自主运动、面部表情刻板和前冲步态等。 (2)KjeDin综合征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数在25岁左右开始发生痉挛性截瘫,双手和腿部的小肌肉进行性萎缩,智能减退,中心性视网膜变性。 (3)Troyer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儿童早期发病,伴手部肌萎缩,继之出现下肢痉挛或挛缩,身材短小,轻度小脑症状,手指徐动和耳聋等,部分病例不自主苦笑,构音障碍,至20-30岁仍不能走路。 (4)sjogren-Larsson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幼儿期发病或生后不久出现颈、腋窝、肘窝、耻区及腹股沟等皮肤弥散性潮红和增厚,随后皮肤角化脱屑,呈暗红色鳞癣,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下肢重),常伴假性延髓麻痹、癫痫大发作或小发作、手足徐动、轻至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等;l/3的病例视网膜黄斑色素变性导致视力障碍,可见视神经萎缩或视神经炎,但不失明;患儿身材矮小,牙釉质发育不全,指(趾)生长不整齐。预后不良,多在发病不久死亡,罕有存活至儿童期。 (5)Mast综合征于11~20岁起病,主要表现是痉挛性截瘫伴有早老性痴呆,基底节症状。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HSP的辅助检查无特异性改变,主要用于排除其他脊髓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占位性病变等。 1.影像检查 HSP的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脊髓CT和MRI一般均无异常。最近1wabuchi等报道了3例HSP头颅MRI有肼胝体发育不良,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HSP。 2.肌电图 可发现失神经改变,但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大部分患者下肢诱发电位消失或运动传导速度延长,波幅降低,上肢大多正常,运动传导速度改变与年龄,病程无关。但有一家系5例患者上肢运动传导速度均延迟。目前认为运动传导速度对检测临床下病灶无明显意义,但可用于区分HSP亚型。 3.体感诱发电位约2/3患者下肢体感诱发电位传导速度显著下降,少数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也有异常,尢合并周围神经病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 4.视觉诱发电位(visually evoked potential,VEP)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 大部分患者VEP和BAEP正常,但也有报道约1/5患者P100潜伏期延长,约1/2患者BAEP异常。 5.病理特点常显单纯型HSP的主要病理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轴索变性,尤其是胸段皮质脊髓束和薄束,而脊髓小脑束,脊髓丘脑束损害较轻,有报道与其他遗传性共济失调无明显区别,也有报道脊髓前角、基底节、脑干、小脑等也可受累。国内林世和等报道主要为脊髓后束、脊髓小脑前后束损害,锥体病变较轻。HSP病理上的特殊分布,提示HSP基因可能影响神经营养的调节,轴索细胞骨架或轴浆流动。 二、诊断 根据家族史,儿童期(少数20~30岁)发病,缓慢进行性双下肢痉挛性截瘫,剪刀步态,伴视神经萎缩、锥体外系症状、共济失调、肌萎缩、痴呆和皮肤病变等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HSP只占痉挛性截瘫的很少一部分(有报道为2.4%),故临床上对痉挛性截瘫患者首先排除多发性硬化,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压迫症等常见原因,另外还应特别注意与脑性瘫痪,运动神经元病鉴别。 1.脑性瘫痪 围产期常有宫内窘迫。难产,窒息,早产等特殊病史,出生时即有症状,病情随年龄增大而稳定或略有好转,无阳性家族史,无弓形足,头颅CT和MRI常有脑萎缩表现、 2.运动神经元病 多于中年发病,大多无阳性家族史,无弓形足,症状发展相对较快,肌电图有失神经改变和巨大电位,肌活捡有神经源性肌萎缩。
疾病治疗:
【治疗】 目前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尚无特殊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巴氯酚、苯海索、妙纳,可减轻患者的症状,物理治疗和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双下肢痉挛严重者可以采取肌腱松解术。 临床启示: HSP为遗传变性病,本病目前无特殊疗效。临床工作中应对阳性家系的高危人群长期随访、早期诊断正常表型的杂合子,指导和控制生育对优生优育提高入口素质意重大。近年来,HSP疾病基因的克隆使HSP的基因诊断、症状前诊断成为可能,部分解决了HSP临床表现多样、分型困难的问题。严重x一连锁HSP的LlCAM或PLP基因突变的确认对在患者家族中进行产前诊断非常重要。
预防预后:
【病因病理】 本病有高度遗传异质性,已发现20个基因位点,按发现的顺序依次命名为SPG1~SPG20,其中5个基因已被克隆。主要病理变化为脊髓的双侧皮质脊髓束的轴突变性和脱髓鞘,以胸段最重,脊髓小脑束、薄束、前角、巨锥体细胞、基底节、脑干、小脑、视神经等亦可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