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
什么是胃炎?
胃炎(gastritis)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按临床上发病的缓急,有急性、慢性之分,但病程参考价值有限。前者多为继发性,后者以原发性多见。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胃炎的症状 急性胃炎的症状表现常轻重不等,但发病均急骤。轻者仅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口差。慢性胃炎的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餐后加重的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餐后饱胀、食欲不振、反酸嗳气等。胃炎症状严重者可有呕血、柏油样粪、失水以及大出血及休克等。 胃炎的早期症状 急性胃炎发病急骤,没有所谓的早期症状。慢性胃炎的早期表现没有什么特异性,如果经常性的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进食后饱胀感、嗳气、反酸,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或同时伴有精神紧张、烦躁、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状,就应该怀疑得了慢性胃炎,最好去医院做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以便对症治疗。 【症状】 症状多种多样,取决于胃炎的类型。但是一般说来,胃炎患者有消化不良和上腹部不适。 急性应激性胃炎,原发疾病、外伤或烧伤通常掩盖了胃的症状。病人可感上腹部轻度不适。损伤后不久,胃内可出现红肿,并迅速发展为溃疡。若病人原发病迅速恢复,则胃炎和溃疡都会消失。若病因持续存在,则溃疡可变大并开始出血,通常发生在损伤后第2~第5天。出血使大便变为柏油样黑色、胃液变为红色,严重病例可引起血压下降,甚至是致命性大出血。 慢性胃炎,常见症状为反复腹痛、无明显规律性,疼痛经常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加重,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轻者为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幼儿腹痛可仅表现不安和正常进食改变,年长儿症状似成人,多诉上腹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继而影响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胃黏膜糜烂出血者可出现呕血、黑便,压痛部位多在中上腹或脐周。 嗜酸细胞性胃炎,由于胃到十二指肠的出口狭窄或阻塞可致腹痛和呕吐。 肥厚性胃炎的最常见症状是胃痛,而较少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和体重下降。胃出血也少见。胃炎使蛋白质丢失可引起体液聚积和组织肿胀(水肿)。这种丢失的蛋白质与胃内容物混合后由粪便排出。 浆细胞胃炎,腹痛和呕吐可与皮疹和腹泻同时发生。 放疗后胃炎,因炎症,有时也因发生胃溃疡而出现疼痛、恶心和烧心。溃疡可穿透胃壁,使胃内容物溢出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腹腔内层的炎症)和剧烈腹痛。腹肌紧张、腹壁变硬为其特征,需要紧急外科手术。偶尔,放疗后,胃出口的瘢痕性狭窄引起腹痛和呕吐。放射线能损伤胃保护层,使细菌侵入胃壁,引起急性、严重、伴有剧痛的胃炎。
疾病检查:
胃炎严重吗,不治疗会怎样? 急性胃炎常在数天内恢复,多数慢性浅表性胃炎经过数月或数年病变也可完全恢复。如果治疗不及时,急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性胃炎,严重病例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慢性胃炎可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长期可导致营养不良。糜烂性胃炎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消化性溃疡或穿孔,极少数的慢性胃炎会变癌,其中,巨大肥厚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有一定的关系。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是胃癌前的病变,癌变率较高。 胃炎有哪些? 胃炎从病的急慢来看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有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等。慢性胃炎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其他的还有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这种分类和急性慢性没有关系。急性胃炎的总体特征是发病急骤、迅速,无明显性的征兆。慢性胃炎的特征是发病缓慢,初期症状不明显,合并其他并发症。 【诊断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胃镜检查为首选而可靠的诊断方法。能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可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和病理学检查。内镜下表现充血、水肿、糜烂、新鲜或陈旧出血,有时可见黏膜表面黏液斑或反流的胆汁。Hp感染胃炎时,还可见到胃窦黏膜微小结节形成。 2.X线钡餐造影 胃炎病变多数在黏膜表层,钡餐造影检查难有阳性发现。部分胃窦部炎症者可呈现胃窦部激惹征,黏膜纹理增粗、迂曲、锯齿状,幽门前区呈半收缩状态,可见不规则痉挛收缩。气钡双重造影效果较好。 3.幽门螺杆菌检测 (1)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与培养:切片HE或Warthin-Starry染色,在黏膜层有鱼贯状排列、形态微弯的杆菌;Hp培养需在微氧环境下用特殊培养基进行,3~5天可出结果,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培养困难,多用于实验研究。 (2)尿素酶试验:尿素酶试剂中含有尿素和酚红,Hp产生的酶可分解其中的尿素产生氨,后者使试剂中的pH值上升,从而使酚红由棕黄色变成红色。将活检胃黏膜放入上述试剂(滤纸片)中,如胃黏膜含有Hp则试剂变为红色,此法快速、简单,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达80%以上。 (3)核素标记尿素呼吸试验:让患儿口服一定量放射性核素13C标记的尿素,如果患儿消化道内含有Hp,则Hp产生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产生C02,由肺呼出。通过测定呼出气体中13C含量即可判断胃内Hp感染程度,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90%以上,是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 (4)血清学检测Hp抗体:血清学Hp抗体检测,因不能提供细菌当前是否存在的依据,故不用于目前首选的诊断,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筛选。IgM抗体在清除了Hp几个月后仍保持阳性也限制了其诊断意义。 二、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临床表现、胃镜和病理学检查,基本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由于引起小儿腹痛的病因很多,急性发作的腹痛必须注意与外科急腹症如阑尾炎、胃穿孔、胆、胰、肠等腹内脏器的器质性疾病,以及腹型过敏性紫癜相鉴别。慢性反复发作性腹痛应与肠道寄生虫、消化性溃疡等疾病鉴别。 1.肠蛔虫症 常有不固定腹痛、偏食、异食癖、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有时出现全身过敏症状。有时有吐、排蛔虫史,粪便查找虫卵,驱虫治疗有效等可协助诊断,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肠蛔虫症在我国已经明显减少。 2.肠痉挛 婴儿多见,可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腹痛,腹部无异常体征,排气、排便后可缓解。 3.消化性溃疡 两者均表现为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溃疡腹痛在年长儿表现为有规律性及饥饿痛,甚至有半夜痛的病史;而慢性胃炎腹痛多在餐后并伴有消化不良。胃镜检查与X线钡餐可以鉴别诊断。
疾病治疗:
胃炎吃什么药? 西药主要有下面几类:保护胃黏膜药(胶体次枸橼酸铋、硫糖铝、麦滋林-S、氢氧化铝凝胶),促胃肠动力药 (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必利),抗生素(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制酸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碳酸氢钠、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凝胶),止痛药(阿托品、颠茄片),助消化药(胰酶、酵母片、乳酶生)等。中药需辨证治疗,湿热型吃连朴饮;寒湿型吃藿香正气散;脾虚型吃香砂六君丸;虚寒型吃理中丸等。 胃炎的自我疗法 首先要改掉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进餐要做到定时定量。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第二,按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的不同症状,进行适当的用药,可借助中药调理。第三,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最后,注意胃脘部保暖,防止受凉。疼痛发作可采用指压止痛的方法。保持心情舒畅,克制情绪波动。 胃炎治疗 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一般治疗主要是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饮食宜规律,避免刺激性食物。药物治疗主要根据胃炎的类型, 细菌感染的可以服抗生素,非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可以吃保护胃黏膜药,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药物,制酸剂等,疼痛可以加服止痛药。慢性胃炎可以用中药调理,常见的有藿香正气散,香砂六君丸,理中丸等。各种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胃切除术。 【治疗】 1.急性胃炎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服用一切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口服胃黏膜保护剂,解痉止吐;细菌感染或伴有腹泻者应用有效抗生素;有上消化道出血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监测生命体征与黑便情况,静滴H2受体拮抗剂。 2.慢性胃炎 (1)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 (2)药物治疗: 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 ②增加胃黏膜屏障:如麦滋林-S、硫糖铝等; ③促进胃蠕动、减少肠液反流:腹胀、呕吐或胆汁反流者加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西沙必利; ④制酸剂:适用于高胃酸及胃黏膜糜烂性改变者,常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预防预后:
哪些人容易得胃炎? 1、职业人群容易得慢性胃炎:工作压力大,过于劳累,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 2、老人容易得胃炎:体质不好,胃供血不好容易得慢性胃炎,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容易引起急性胃炎。 3、小孩容易得急性胃炎:吃到不干净的东西。 4、饮食习惯不良容易得慢性胃炎:长期喝浓茶、咖啡以及吃过冷、过热、过酸、过辣、过咸的食物,暴饮暴食以及吃不卫生的食物等。 胃炎的病因 导致急性胃炎的病因有:1、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其中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杆菌是最常见的病菌。2、吃了一些对胃有刺激的食物。3、吃了某些药物如退烧药、消炎药、止痛药等。4、大量喝酒。5、腹部受凉。慢性胃炎主要是:1、幽门螺杆菌的感染。2、本身的体质不好,胃肠动力差。3、情绪的因素,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4、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饮食不定时不规律,暴饮暴食。 胃炎病因详细解析 1.急性胃炎 指胃黏膜广泛性或局限性炎症,儿童中以单纯性与糜烂性胃炎多见。若合并肠道感染者称为急性胃肠炎。可由摄入微生物和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如沙门菌属、嗜盐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菌毒素;化学性物质,如水杨酸类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误食强酸、强碱和毒性物质如硫酸、毒草、灭虫药;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颅内损伤、大面积烧伤使患儿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是导致急性糜烂性胃炎的主要原因。接受大剂量放射线如X线治疗时,也可引起胃炎。 2.慢性胃炎 指各种有害因子持续反复作用于胃黏膜引起的慢性炎症。小儿慢性胃炎中以浅表性胃炎最常见,约占90%~90%,萎缩性胃炎极少。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l)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cr pylori,Hp):儿童中原发性Hp感染率高达40%,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高达90%以上。感染Hp后,病理变化主要是胃窦黏膜小结节、小颗粒状隆起,组织学显示淋巴细胞增多,淋巴滤泡形成。Hp根治后胃黏膜炎症明显改善。 (2)急性胃炎的继续发展造成急性胃黏膜损伤的因子未能去除:如长期进食刺激性食物,烫食;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反复损伤胃黏膜,使炎症持续不愈。 (3)十二指肠液反流: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增加。十二指肠液中含有胆汁、肠液和胰液。胆盐可降低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遭受消化液的作用,产生炎症、糜烂出血。 3.浆细胞胃炎 是原因未明的另一种胃炎,浆细胞(一种白细胞)聚积在胃壁和其他器官。 4.肥厚性胃炎 原因未明,其胃壁变厚、皱襞变大、腺体肥大,伴有充满液体的小囊肿。大约10%的肥厚性胃炎病人发展为胃癌。 病理: 1.急性胃炎 表现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固有膜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无或极少有淋巴细胞、浆细胞.腺体细胞呈不同程度变性坏死。 2.慢性胃炎 浅表性胃炎见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细胞增生,固有膜炎症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萎缩性胃炎主要为固有腺体萎缩、肠腺化生及炎症细胞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