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
什么是肠炎?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炎、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临床表现: 一、急性肠炎患者 急性肠炎是由于进食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 引起的胃肠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其病理表现为胃肠道粘膜的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有时伴有出血及糜烂。在我国以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 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为什么急性胃肠炎会引起呕吐和腹泻呢?这是通过神经反射作用而产生的。急性胃肠炎时,由于细菌、毒素或胃肠粘膜的炎症,刺激了消化道的感受器,冲动传入延髓的呕吐中枢,引起呕吐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分别到达胃、膈肌、呼吸肌、腹肌及咽、腭、会厌等处,引起一系列协调运动,而组成了呕吐动作。同时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刺激,使肠内容物增多,直接或反射地引起肠蠕动增强,吸收功能减低,而出现腹泻。 由于呕吐和腹泻在某种情况下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如食物中毒或误服毒物,不仅不应给予止泻药,相反,应给予催吐和泻下药,以促进毒物的排出。如果因消化道炎症而引起的呕吐和腹泻,为了减少水盐代谢及电解质平衡失调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应在积极治疗病因的同时,给予止吐及止泻治疗。 二、慢性肠炎患者 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 并发症: 1、肠息肉、结肠癌:直肠炎超过五年,肠道溃疡面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容易异常增生,引发肠息肉,一厘米以上肠息肉癌变率极高; 2、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直肠,临床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3、肛窦炎:直肠炎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肛窦炎等肛肠病,并有继发肛周脓肿的危险。 4、肛管炎:这是本病的一个并发症,经常与直肠炎并称为肛管直肠炎,肛管炎久拖不治亦有癌变危险。5、便血:便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长期慢性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诊断依据: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4)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5)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诊断鉴别: 因病原不同而异。一般应根据流行学史和临床表现初步加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原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原菌如沙门氏菌感染可作血培养。 病毒性胃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也可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原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疾病治疗:
预防: 诊断依据: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4)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5)体征不明显,上腹及脐周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多亢进。 肠炎饮食禁忌: 1.慢性肠炎病人多半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食物,不喝酒,不吃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 2.低脂、多纤维。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肠作用常会使腹泻症状加重,因此患者不应吃油炸、油煎、生冷及多纤维食物。 3.对大部分慢性肠炎患者来说,水果也是不能吃的。以为大多水果性属寒凉,会损及脾阳,又易滋生湿邪,困阻脾胃的运化功能,影响疗效。 4.排气、肠鸣过强时,应少吃蔗糖及易产气发酵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白萝卜、南瓜、牛奶、黄豆等。 5.牛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维生素,但大多数慢性肠炎患者却不宜饮用。
预防预后:
引起肠炎的主要病因有: 1、遗传:本病的血缘家庭发病率较高,据欧美文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直系血缘亲属中,约15-30%的人发病。 2、免疫力低下: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本病并发自身免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者较多,所以提高免疫力也是防治肠炎重中之重。 3、滥用抗生素:很多人遇到疾病会滥用氨苄、头孢等抗生素,这些抗生素会直接刺激肠道,还可以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使肠道内正常的大肠杆菌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引起肠炎。 4、饮食不注意:包括饮食因素如饮食不当引起的腹泻,食物过期如牛奶过期、及不清洁的环境、气候的突变、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均可以引起腹泻。 5、口服避孕药女性患者肠炎的危险性增加:来自美国和英国队列研究指出,口服避孕药妇女患炎症性肠病的危险性增加40%以上。长期口服避孕药或大剂量服用雌激素妇女肠炎发生的危险性高。 病理生理: 肠炎和胃炎可以说是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最高的两种疾病,而慢性肠炎是肠炎慢性病变多由急性肠炎延治或误治诱致,但其发病病因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因素: 一、过敏因素:主要肠道受往来致敏物质刺激,自身免疫引起反应,释放出自卫物质而激发大量免疫细胞凝聚、均结集在消化道粘膜表面,从而引起粘膜表面水肿充血及渗液等炎症发生。过敏性反应是随着人类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个体的差异,是消化过敏的主要因素。疾病的一种,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由急性肠炎转化而来。 二、感染因素:感染,在结肠炎病因中是主要病因之一。虽然在粪便中未能检致病菌、病毒或真菌。 三、自身免疫:随着社会发展,医学的进步,免疫学的快速成长,有很多不明病因的都以探明。目前,免疫疾的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已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