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炎
胃炎(gastritis)是指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有害因子引起的胃黏膜或胃壁炎性病变。根据病程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后者发病率高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1.急性胃炎 发病急骤,轻者仅有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有感染者常伴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2.慢性胃炎 常见症状为反复发作、无规律性的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儿部位不固定,轻者为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继而影响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胃黏膜糜烂出血者伴呕血、黑便。"
疾病检查:
"根据病史、体检、临床表现、胃镜和病理学检查,基本可以确诊。由于引起儿童腹痛的病因很多,急性发作的腹痛必须注意与外科急腹症以及肝、胆、胰、肠等腹内脏器的器质性疾病、腹型过敏性紫癜相鉴别。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应与肠道寄生虫病、肠痉挛及功能性腹痛等疾病鉴别。1.肠蛔虫症 常有不固定腹痛、偏食、异食癖、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有时出现全身过敏症状。往往有吐虫、排虫史,粪便查找虫卵,驱虫治疗有效等可协助诊断。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肠蛔虫症在我国已经大为减少。2.肠痉挛 婴儿多见,可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腹痛,腹部无异常体征,排气、排便后可缓解。3.心理因素所致功能性(再发性)腹痛 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期心身疾病。原因不明,与情绪改变、生活事件、家庭成员过度焦虑等有关。表现为弥漫性、发作性腹痛,持续数十分钟或数小时而自行缓解,可以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和辅助检查往往没有阳性发现。"
疾病治疗:
"1.急性胃炎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服用一切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有上消化道出血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监测生命体征及呕吐与黑粪情况。静脉滴注H2受体拮抗剂,PPI等抑制胃酸药物,口服胃黏膜保护剂,可用局部黏膜止血的方法。细菌感染者应用有效抗生素。2.慢性胃炎(1)饮食治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品和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2)药物治疗:①黏膜保护剂:如碱式碳酸铋、硫糖铝、蒙脱石粉剂等;②抑制胃酸药物:常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③胃肠动力药:腹胀、呕吐或胆汁反流者加用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进行规范的抗Hp治疗(见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药物治疗时间视病情而定。"
预防预后:
"1.急性胃炎 多为继发性,是由严重感染、休克、颅内损伤、严重烧伤、呼吸衰竭和其他危重疾病所致的应激反应(又称急性胃黏膜损伤、急性应激性黏膜病变)。误服毒性物质和腐蚀剂、摄入由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食物过敏、胃内异物、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和各种因素所致的变态反应等均能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2.慢性胃炎 是有害因子长期反复作用于胃黏膜引起损伤的结果,儿童慢性胃炎中以非萎缩性(以往称浅表性)胃炎最常见,约占90%~95%,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少见。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已证实Hp的胃内感染是胃炎的主要病因,在活动性、重度胃炎中Hp检出率很高。慢性胃炎的家族聚集倾向也表明了Hp在家族成员间的传播。(2)胆汁反流:各种原因引起胃肠道动力异常,十二指肠胃反流,反流的胆盐刺激减低了胃黏膜对离子通透的屏障功能,使得胃液中氢离子得以反弥散进入胃黏膜引起炎症。(3)长期食(服)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如粗糙、过硬、过冷、过热、辛辣的食品,经常暴饮暴食,饮浓茶、咖啡,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及类固醇激素类药物。(4)神经精神因素:持续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可使消化道激素分泌异常。(5)全身慢性疾病影响:如慢性肾炎、尿毒症、重症糖尿病、肝胆系统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6)其他因素:如环境、遗传、免疫、营养等因素均与发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