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蛇毒
什么是青蛇毒?
青蛇毒是体表筋脉发生的炎症性血栓性疾病。本病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称为黄鳅痈,谓:“此证生在小腿肚里侧,疼痛硬肿,长有数寸,形如泥鳅,其色微红,由肝、脾二经湿热凝结而成。”还有赤脉、恶脉等病名。其的特点是:体表筋脉(静脉)色红、肿胀、灼热、压痛,可触及索条状物,急性者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性浅静脉炎。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四肢,尤其多见于下肢,次为胸腹壁等处。 初期在浅层脉络(静脉)径路上出现条索状物,患处疼痛,皮肤发红,触之较硬,扪之发热,按压疼痛明显,肢体沉重,一般无全身症状。后期患处遗有一条索状物。其色黄褐。按之如弓弦,可有按压疼痛,周围有色素沉着。
疾病检查:
【诊断】 血常规检查一般正常,少数可有白细胞计数增高,部分患者可出现血沉加快。 【鉴别诊断】 1.瓜藤缠(结节性红斑) 多发于青年女性,与结核病、风湿疾病有关。结节多发牛于小腿伸侧,大小不一,呈圆形、片状或斑块状,直径1~5cm,可有数个或数十个,色鲜红,渐变暗红,疼痛,不破溃。结节消退后不留痕迹,易复发。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痛。 2.红丝疔 多发于四肢内侧,起病急,发病快,伴有发热,有红丝一条或数条,由远端向近心端漫延,大多在附近有感染病灶或皮肤破损,消退较快,不留色素沉着。
疾病治疗:
1.内治 (1)湿热证 证候:患部浅静脉疼痛,发红,灼热,肿胀,有硬结节或硬索条状物,压痛明显,或红斑硬节此起彼伏,或硬节周围大片红肿区,或微恶寒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龙胆泻肝汤和三妙丸加减。 (2)血瘀证 证候:患肢疼痛,皮色红紫,局部遗留硬结节或硬索状物,针刺样疼痛;舌质暗红。有瘀斑点,苔薄白,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发于上肢的加桂枝,发于下肢的加牛膝。 2.外治 (1)初期:大青膏,金黄膏,消炎膏外敷,或马齿苋捣烂外敷。 (2)后期:消结膏外敷或用活血止痛散熏洗。 3.其他疗法 肢体血栓性静脉炎发展,蔓延迅速,有累及深部静脉的趋向时,应手术结扎,切除病变静脉。如遗留硬索状物妨碍活动(3个月以上)者,亦可手术切除。
预防预后:
1.湿热蕴结 饮食不节,恣食膏粱厚昧、辛辣刺激之品,脾胃功能受损,水湿失运,火毒内生,湿热积毒下注脉中;或由寒湿凝于脉络,蕴久生热而成。 2.肝气郁滞 情志抑郁,郁怒伤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气郁日久,由气及血,脉络不畅,瘀血停积。 3.外伤筋脉 长期站立、跌仆损伤、刀割针刺、外科手术等均可敏血脉受损,恶血留内,积滞不散。致生本病。 总之,本病外由湿邪为患,与热而蕴结,与寒而凝滞,与内湿相合。困脾而生痰,是病之标;经脉受损,气血不畅,络道瘀阻,为病之本。此外,有的与静脉注射及静脉导管留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