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红丝走窜
什么是四肢红丝走窜
?
四肢红丝走窜,由手指或足趾生疮癣、皮肤破损,前臂或小腿内侧出现红丝一条,自病灶向上走审,迅速向躯干方向延伸,上肢可达肘、腋,下肢止于帽窝或膀间,并有压痛。伴有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重者可伴发热恶寒。中医称为红丝疔、箭疔、赤丝疗,相当于西医之急性淋巴管炎。为热毒走窜血络引起,治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一)热毒炽盛 1,临床表现:四肢红丝走窜,其手足远端皮肤溃破或红肿热痛。可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舌苔黄舌红,脉数。 2,病因病机:皮肤破溃,毒邪入侵,蕴结为热,聚于肢体肌肤皮下血络,致成红丝走窜。 (二)毒陷营血 1,临床表现:四肢红丝发后7~10天,渐向躯干蔓延,红丝较粗而病位深,可见结块、胀痛,或皮色不变而有条索状肿块和压痛。高热寒战,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舌质红绛,苔黄爆,脉数。 2,病因病机:热毒炽盛,内陷营血而成。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热毒炽盛 1,临床表现:四肢红丝走窜,其手足远端皮肤溃破或红肿热痛。可伴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舌苔黄舌红,脉数。 2,病因病机:皮肤破溃,毒邪入侵,蕴结为热,聚于肢体肌肤皮下血络,致成红丝走窜。 3,治法:清热解毒凉血。 4,方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加减。 药物:蒲公英15~30g,地丁草15~30g,银花15~30g,野菊花15g,黄连10g,黄柏6~10g,黄芩15g,山栀10g,丹皮10g,赤芍10g。 方义:蒲公英、地丁草、银花、野菊花、黄连、黄柏、黄芩、山栀均为清热解毒之品,加丹皮,赤芍凉血清热。 加减:发热烦渴加石膏、知母清热除烦,红丝疼痛加紫草、乳香、没药凉血化瘀。 5,变通法;可用化斑解毒汤(《医宗金鉴》)加减,药如石膏、知母、连翘、黄连、人中黄、牛蒡子、赤芍、丹皮等,清热解毒凉血。 (二)毒陷营血 1,临床表现:四肢红丝发后7~10天,渐向躯干蔓延,红丝较粗而病位深,可见结块、胀痛,或皮色不变而有条索状肿块和压痛。高热寒战,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舌质红绛,苔黄爆,脉数。 2,病因病机:热毒炽盛,内陷营血而成。 3,治法:清营凉血。 4,方剂:清营汤(《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水牛角15~30g(镑,先煎),生地30g,连翘15g,银花30g,玄参30g,麦冬30g。竹叶10g,丹皮10g,赤芍15g,黄连10g。 方义:水牛角清营解毒,生地、麦冬、玄参养阴,丹皮、赤芍凉血,连翘、银花、黄连清热解毒,竹叶清心。 加碱:加紫草、蚤休、丹参凉血解毒。 5,变通法: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合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 【简易方药】 银花、野菊花各30g,生石膏、寒水石各60g,红花10g。水煎服。见恶寒发热加苏叶15g,发热口渴加知母、山栀10g,淋巴结肿加桃仁、牛膝10g。二煎用纱布浸渍后敷患处。 【外治法】 六神丸或紫金锭研末醋调外涂,或循红丝走行处,取鲜紫草、地丁草捣烂贴敷。 要积极处置局部感染病灶。 较细红丝局部消毒后,用刀尖、三棱针沿红丝走行途径寸寸刺破,两手指相对提捏针孔周围皮肤,令轻微出血,泄其毒邪。或在红丝尽头甩针砭刺出恶血,肿痛渐消。 【评述】 《辨证录·疔疮门》:“大约疔生足上,红线由足而人脐;疔生手上,红线由手而人心;疔生唇面,红线由唇而至喉。如见此红线之丝。在其红线尽处,用针刺出毒血,以免毒攻心……。” 要防止手足部外伤。如有皮肤破渍要积极处治,如局部成脓宜及时切开引流,以免致生红丝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