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
什么是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系指下肢浅静脉系统处于伸长、蜿蜒而曲张状态,多发生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者。该病在青年时期即可发病,一般以中壮年发病率高。由于治疗不及时,至老年常发展为经久不愈的慢性下肢皮肤溃疡,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处理比较困难,常需手术治疗。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1.症状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早期可无明显不适,明显的临床症状有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站立及行走过久者尤甚。 2.体征 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下肢的浅静脉扩张迂曲如蛆卿团块,一般出现在小腿的内侧、前面和后面。如果股内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可在大腿后内侧出现曲张的静脉。小隐静脉受累时,曲张的浅静脉通常分布于小腿后面的下部,延伸至踩的外侧和足背,而小腿上部未见静脉曲张。妊娠妇女增大的子宫压迫髂内外静脉时,髂总静脉回流受阻也可造成皮下静脉曲张,下肢肿胀。 (1)肿胀单纯下肢静脉曲张一般不引起下肢肿胀。如果伴有交通支和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可出现小腿肿胀。 (2)色素沉着静脉曲张后期由于末梢浅静脉扩张、淤血,压力增高血浆渗出,组织纤维化,皮肤有营养性改变,在小腿躁部皮肤常有浅褐色或褐色素沉着斑。 (3)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曲张静脉处红肿烧灼样疼痛,呈硬性团块或硬条索状,局部压痛,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 (4)皮肤营养性改变表现为小腿及踝部皮肤萎缩脱毛、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有时出现湿疹及溃疡。严重者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 (5)出血由于皮肤皮下营养差、皮薄萎缩极易破损发生出血,严重时难以自止,需手术止血。
疾病检查:
诊断 明显的临床症状:肢体沉重感、乏力、胀痛、瘙痒等。和典型体征:静脉迂曲扩张、色素沉着、血栓性浅静脉炎、皮肤硬化、溃疡等。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排除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诊断并不困难,但常需做以下检查,以了解饯静脉瓣膜功能、下肢深静脉回流及交通静脉瓣膜功能,才能决定手术方案。 1.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病人平卧,下肢抬高,使静脉空虚,在大腿根部扎上止血带,压迫大隐静脉,然后让患者站立约105后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曲张,则提示瓣膜功能不全。应用同样原理,在胭窝补扎上止血带,可以检测小隐静脉的功能。如在未开放止血带前,见止血带下方的静脉在30s内迅速充盈,则表明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深静脉通畅试验 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患者用力踢腿或下蹬运动10余次。由于下肢运动,肌肉收缩,浅静脉血流向深静脉回流,而使曲张静脉排空。如运动后浅静脉曲张更明显,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患者仰卧,抬高受检下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先从足趾向上至腘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扎上第二根弹力绷带;让患者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二根弹力绷惜之问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则提示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4.其他检查 包括多谱勒超声、静脉压测定及顺行静脉造影,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和瓣膜形态及功能。 鉴别诊断 表现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在明确它并非是一个症状,而的确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前,必须排除下列几种疾病: 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两者常常以共发病出现,但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具有各种症状相对严重的特点。做下肢浅静脉测压试验时,站立活动后压力下降率减少,一般在20%~25%以内。最可靠的鉴别方法是静脉造影,不仅能够观察深静脉和交通静脉的瓣膜功能,而且可以判断病变的程度。 2.下胜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浅静脉曲张多为一种代偿性症状表现,在深静血栓形成的闭塞期,深静脉通畅试验为阳性。完全再通后,瓣膜受到破坏,能产生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相同的表现。如鉴别诊断困难,可做静脉造影检查。 3.动静脉瘘 该病患者的患肢常比健肢增长,皮肤温度升高,局部有时可们及震颤,浅静脉压力明显升高,穿刺静脉时为鲜红色含氧血。
疾病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概要: 下肢静脉曲张主要包括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抗菌药物的使用。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必须复查的检查等。患者体温正常,伤口无感染迹象等即可出院。 下肢静脉曲张的详细治疗: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使曲张静脉处于委瘪状态,弹力袜的压力应远侧高而近侧低。此外,还应适当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站立过久等。非手术疗法仅能延缓病变进展,适用于病变局限、程度较轻而无症状者以及妊娠妇血和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2.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2 天。 3.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 适用于①曲张静脉轻而局限,深浅静脉瓣膜功能良好;②术后残留的曲张静脉;③术后复发者。常用硬化剂有5%鱼肝油酸钠、3%14~烃基硫酸钠、酚甘油液(2%酚溶于25%~30%甘油液)及50%葡萄糖液等。注射时,患者取平卧位,选用细针,针头进入静脉后,在穿刺点上下各用手指向近远侧压迫,使受注射静脉段处于空虚状态。一般注射硬化剂0.5时,维持手指压迫1 min后换用纱布垫压迫,自足踝至注射处近侧穿弹力袜或缚用弹力绷带后,立即开始主动活动。维持压迫时间,大腿部1周,小腿部6周左右。 硬化疗法术后,局部可有红肿和疼痛,一般数目内可消退,症状轻重者可口服去痛片或肛门塞入双氯酚酸钠栓剂止痛。少数患者注射硬化剂后可出现药物过敏,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红肿范围扩大,经热敷或理疗后可消退。严重并发症为硬化剂误入深静脉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掌握正确操作方法并仔细操作,避免发生。 注意: 1.必须符合第一诊断。 2.当患者没有具有其他疾病或是所患疾病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选用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2天。 出院标准: 1.患者体温正常,伤口无感染迹象,能正常下床活动。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预防预后:
病因 静脉壁薄弱、静脉瓣缺陷,和下肢浅静脉压力较高是引起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是由于下肢浅静脉本身病变或解剖因素所至,如先天性静脉壁发育不良、位于皮下疏松组织内的浅静脉缺少肌肉的支持、长期站立引起的静脉压力升高及从事负重工作使腹内压升高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等等。继发性最常见病因为下肢深静脉的病变,如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深静脉阻塞、先天性下肢深静脉瓣膜缺如练合征等。其他则多继发于深静脉外的病变,如盆腔肿瘤或孕期子宫压迫髂静脉、先天性动静脉瘘均可造成脉压升高,引起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而发生下肢静脉曲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