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
什么是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和缓解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15~40岁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9。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深部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药物性红斑狼疮(DIL)、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红斑狼疮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症状具有特异性,表现不一,普遍患者有皮疹(盘状或蝶形或环状红斑,丘疹,鳞屑)、口腔和鼻腔溃疡、反复低热、疲劳、乏力、体重减轻、骨关节疼痛、雷诺现象等各种症状表现。盘状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整个皮损呈盘状,无自觉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各类型中最为严重的一型,主要表现为颜面蝶形红斑,伴有严重的并发症。
疾病检查:
红斑狼疮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深部红斑狼疮等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危害也最大。其他三种主要累及皮肤组织,预后较好。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上11项中4项或以上阳性者确诊为红斑狼疮(SLE),但应排除感染性疾病,肿瘤或其他风湿性疾病。1、面部蝶形红斑;2、盘状红斑狼疮;3、日光过敏;4、关节炎:不伴有畸形;5、胸膜炎、心包炎;6、癫痫或精神症状;7、口、鼻腔溃疡;8、尿蛋白0.5g/日以上或有细胞管型;9、抗DNA抗体,抗Sm抗体,LE细胞,梅毒生物学试验假阳性;10、抗核抗体阳性(荧光抗体法);11、抗核性贫血,白细胞减少(4000/mm3以下),淋巴细胞减少(1500/mm3以下),血小板减少(10万/mm3以下。
疾病治疗:
红斑狼疮的治疗: 1、LE患者尽量避免日晒,外出时用遮光剂。避免受凉、过劳、精神创伤。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女性患者疾病活动期应避免妊娠。 2、DLE及SCLE可视发病部位,外用中效糖皮质激素乳膏,局限性皮损可用曲安西龙混悬液局部封闭。 2、糖皮质激素治疗目前仍为SLE的首选药 4、免疫抑制剂适用于重症、不宜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SLE患者。可选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或环孢素口服。 5、重症患者还可根据情况选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血浆置换、血浆输注等。部分轻症SLE患者、病情已完全控制的患者糖皮质激素减至小量时,可选雷公藤多甙口服,并根据情况加用氯喹,关节症状明显者可加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及扶他林等。 6、转移因子、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可能有一定帮助。
预防预后:
红斑狼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在有红斑狼疮家族史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5%-12%。②感染因素:可能与持续而缓慢地感染某些不明病毒有关。③内分泌因素:本病女性显著多于男性,且多在生育期发病,故认为雌激素与本病发生有关。④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以诱发,发病与药物有关者占3%~12%。⑤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照射)和化学因素(如药物),可直接诱发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