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
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多发生于成年人,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趋势。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典型表现: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特殊表现:1、眼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2、耳带状疱疹: 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其他: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疾病检查:
典型病例根据单侧性发疹,多数水疱簇集成群、沿周围神经分布、而排列成带状及伴有神经痛等特点,诊断多不困难,PCR检测VZV DNA和病毒培养可作为明确诊断的依据。
疾病治疗:
治疗带状疱疹多为自限性疾病,对症处理为主。1.抗病毒治疗 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干扰素、阿糖腺苷等。 2.镇痛:可选用消炎痛、卡马西平、可待因,严重可用阿米替林,亦可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可持续72h释放阿片类止痛剂,皮肤局部外贴。若药物镇痛无效,可作神经阻滞。 3.糖皮质激素 应用尚有争议,有人主张早期应用可减轻急性炎症,减少后遗神经痛。 4.物理疗法 可用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艾条围灸等。 5.外用药物治疗 可用1%鱼石脂炉甘石洗剂、酞丁安搽剂,更昔洛韦软膏等。对眼部带状疱疹应特别注意及时处理,眼科医生协助治疗等。
预防预后:
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VZV是疱疹病毒的一种,属DNA病毒,常由上呼吸道感染进入人体。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惟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