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
什么是鼻咽癌?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的发病与种族易感性、病毒和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多属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5%~26%。早期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及脑神经侵犯,晚期可有远处转移。在北美洲国家少见,但在东方国家是一种最常见的癌症。移居北美的中国人较北美土著人更常见。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较其父辈发病率稍低。EB病毒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男性多于女性,为2~3:1。好发年龄为40~49岁,发病率在2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上升,50岁以后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鼻咽癌发病率以广东最高,次为广西、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区。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常为鼻阻塞和咽鼓管阻塞。中耳积液、鼻涕带血或鼻出血亦是常见症状。癌症扩散可引起颈淋巴结肿大。 (1)出血。鼻咽癌早期即有易出血倾向,最常见者为吸鼻后痰中带血,或擤出带血鼻涕。开始出现少量血丝,时有时无,常被误诊为呼吸道炎症,未予重视,及至出血量较多时,病变常已进入晚期。 (2)鼻部症状。肿瘤阻塞后鼻孔,出现鼻塞,多为单侧性.瘤体增大时可能两侧受阻。 (3)耳部症状。肿瘤堵塞或压迫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该侧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减退,或伴有鼓室积液。 (4)颈淋巴结肿大。早期可出现颈淋巴结转移,首先常发生在颈深淋巴结上群,即位于乳突尖下方或胸锁乳突肌上段前缘处的淋巴结。开始出现在一侧,继发展为双侧肿块无痛,质较硬,活动度差,迅迅速增大并固定。其后,颈侧中、下群淋巴结相继累及,并相互融合成巨大肿块。 (5)头痛。常因肿瘤破坏颅底,在颅内蔓延累及三叉神经而引起。疼痛偏于病侧的颞、顶部或枕部,早期为间歇性,部位不固定,晚期则为持续性剧痛,部位固定。 (6)脑神经症状。肿瘤经破裂孔进入颅内,常先侵犯第Ⅴ及第Ⅵ脑神经,继可累及第Ⅳ、Ⅲ及Ⅱ脑神经。除头痛外,还可出现面部麻木、复视、视物模糊、睑下垂、眼外肌麻痹,甚至眼球固定或失明。肿大的颈深部淋巴结也可能压迫穿出颅底的第Ⅸ、Ⅹ、Ⅺ及Ⅻ脑神经,出现软腭麻痹、吞咽困难、声嘶、伸舌偏斜等。 (7)远处转移。晚期,肿瘤可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如肺、肝、骨骼等处而出现相应症状。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1.鼻咽镜 鼻咽癌好发于咽隐窝及鼻咽顶后壁,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可见局部黏膜粗糙不平,有结节状及菜花状肿物,有的呈结节型、溃疡型或黏膜下型等不同临床类型。 2.颅底影像学检查 X线颅底拍片有助于了解骨质有无踊坏。CT扫描可显示鼻咽黏膜变化,对早期鼻咽癌的诊断颇有帮助。 3.活检 对可疑病例及时施行活检,必要时可重复进行。对多次活检阴性、临床上又高度怀疑者,应行内镜检查,仔细检查可疑部位,对可疑部位在鼻内镜下行活检,提高活检的阳性率。在间接或直接鼻咽镜下或自鼻腔采取活组织检查,仍是目前确定鼻咽癌的主要依据。 4.EB VCA/IgA血清滴度 可协助诊断,并可作为治疗后监测指标。血清EB病毒相关抗体VCA IgA、EA—IgA阳性且滴度较高。 诊断 首先在于思想重视,遇有上述症状者,应仔细检查鼻咽。对可疑病例须及时施行活检,必要时可重复进行。活检取材有经鼻腔和经口腔二种方法。细胞学涂片检查可发现早期溃疡浸润病变。由于鼻咽癌患者EB病毒抗体远较其他恶性肿瘤及正常人高,病毒壳抗原一免疫球蛋白A(VCA~IgA)抗体测定已渐被用为普查筛选本病及治疗后随访监视的手段。 鉴别诊断: 临床上,鼻咽癌可能被误诊为顼淋巴结核、何杰金氏病、三叉神经痛、非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应注意鉴别。应与鼻咽结核、鼻咽部恶性淋巴瘤相鉴别,鉴别依据为病理活检结果。
疾病治疗:
鼻咽癌的治疗概要: 鼻咽癌以放射治疗为主。局部和颈部采用放射治疗。放疗前后可辅以中医辨证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放疗后复发病例可采用再次放疗。鼻咽癌可行手术切除。 鼻咽癌的详细治疗: 治疗 本病以放射治疗为主,应用60CO或电子加速器做外照射。放疗前后可辅以中医辨证治疗、化疗、免疫治疗等,以提高疗效,改善全身情况和减轻放射反应。35%以上的患者至少存活5年以上。 1.鼻咽局部和颈部采用放射治疗,放射量70~80Gy。鼻咽部残余病变可加用腔内照射。 2.放疗后复发病例可采用再次放疗。对鼻咽部局部复发灶可采用经硬腭、颞下窝入路的局部病灶切除。颈部淋巴结复发灶也可选用颈淋巴结切除或改良式颈淋巴结廓清术。 3.作为放疗或手术治疗后的辅助性化疗及有远隔转移灶的患者可选用全身联合化疗方案。 (1)COMF方案:CTX 500mg,静注,第l,8日;VCR 1mg,静注,第1,8日;氟尿嘧啶750mg,静注,第1日; MTX(甲氨蝶呤)50mg,静注,第8日。 每4周重复一次,不良反应小,疗效较好。 (2)PO方案:PDD(顺铂)每日20mg,静注,第1-5日;VCR(长春赫碱)lmg/d,静注,第6-7日;每隔1周重复1次,2次为1个疗程;此法有效率为59%。 (3)AVCC方案:ADM(阿霉素)25mg/m2,静注;CTX(环磷酰胺)500mg/m2,静注;CCNU(环己亚硝脲,又名罗氮芥)50mg/m2,口服。每4周一次。 有下述几种情况的鼻咽癌可行手术切除: 1.手术适合于放疗后残留的孤立性鼻咽病灶或颈部转移淋巴结。 2.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如腺癌。 3.放疗无效的颈部局限性肿块。 4.若肿瘤较大或持续存在则需手术治疗。
预防预后:
鼻咽癌的病因概要: 鼻咽癌的病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鼻咽癌一定的种族易感性和家族聚集性,并与免疫遗传标记有关;主要为EB病毒有关;很多致癌化学物质如亚硝酸胺类、多环芳烃类及微量元素镍等与该病的发病均有一定关系。 鼻咽癌的详细解释: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1.遗传因素 本病具有一定的种族易感性和家族聚集性,并与免疫遗传标记有关。患者的白细胞抗原HLA的A2、BW46、A11、B17发生频率较高;A2和B17连锁不平衡,B17和B27多同时出现;染色体非整倍体、二倍体和超二倍体发生频率及畸变率均较高,并出现各种异常染色体,自发性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增高,在EB病毒相关抗体VCA—IgA阳性者尤为明显。如居住在其他国家的中国南方人后代仍保持着较高的鼻咽癌发病率,这提示鼻咽癌可能是遗传性疾病。 2.病毒因素 主要为EB病毒,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EB病毒与鼻咽癌有密切关系。在大部分角化鳞状细胞癌和几乎所有未分化的鳞状细胞癌都有EBV 的存在。全世界大部分人在儿童时期均感染过EBV,但只有少部分人成年后有鼻咽癌的发生。EBV致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机体免疫系统对EBV感染的控制作用及EBV逃避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是研究的重点。机体免疫系统对EBV 感染的控制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免疫来实现,近几年研究表明,EBV不仅能感染B淋巴细胞,还能感染T和/或NK细胞,并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I 。 3.环境因素 很多致癌化学物质如亚硝酸胺类、多环芳烃类及微量元素镍等与该病的发病均有一定关系。在广东调查发现,鼻咽癌高发区的大米和水中的微量元素镍的含量较低发区高,在鼻咽癌患者的头发中镍的含量亦较低发区高。动物实验表明:镍能促进亚硝胺诱发鼻咽癌。生活中易接触甲醛的人群也容易患鼻咽癌。也有报道说,食用咸鱼及腌制食物是中国南方鼻咽癌高危因素,且与食咸鱼的年龄、食用的期限额度及烹调方法也有关。在动物试验中,发现维生素A缺乏、性激素缺乏等可能改变鼻咽黏膜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