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腹肿块
什么是左上腹肿块
?
临床用体表标志将腹部划分成不同区域,对诊断疾病起很大作用,因为腹部的症状体征与腹内脏器位置有一定关系。临床常用有九区法和四区法。九区法左上腹部(左季助部)指胃、脾、结肠脾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四区法右上腹指肝、胆、幽门、十二指肠、小肠、胰头、右肾、右肾上腺、结肠肝曲、升结肠、部分横结肠、腹主动脉。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脾脏肿大时自左肋缘向下或向右下方向伸出,表面光滑,随呼吸移动,内侧可触及切迹。脾肿大的程度可分为3度:轻度脾肿大脾下缘在肋下2cm以内;中度脾肿大在肋下缘2cm至平脐;重度脾肿大其脾下缘超过脐水平至盆腔。脾肿大原因有:感染性脾肿大,可见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梅毒等。淤血性脾肿大,见于肝炎后肝硬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浆液病性脾肿大见于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炳、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脾功能亢进、脾脏肿瘤与脾囊肿。 脾肿大原因繁多,鉴别起来比较困难。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典型体征以及结合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象、肝肾功能、骨髓穿刺、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以及特殊检查如B超、CT、MRI、DSA等,大多能够作出较为正确的诊断。 1.脾血肿 常见于腹部创伤,脾脏是腹部脏器中最容易受外力损伤的器官,其发病率占各种腹部损伤的50%。根据病史、左上腹肿块体征,结合B超、CT等检查,诊断一般不难。 2.游动脾 脾脏离开其解剖位置而游动于腹腔其他部位时称游动脾,其产生原因主要是脾肿大及脾蒂与韧带的松弛。可因腹壁松弛或腹外伤而诱发。本病临床上极少见,好发于中年妇女,尤其是多次妊娠的经产妇或内脏下垂的病人。本病一般无症状,如果压迫或牵引附近器官可产生相应的症状。如胃被牵引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暖气,压迫肠道可引起便秘,压迫膀胱可出现排尿困难,压迫子宫可使子宫移位,压迫直肠可出现里急后重等症状。检查脾脏时,发现正常脾脏所在部位的浊音区消失,而在腹腔内其他部位可触及表面光滑、有弹性感、能活动、无压痛、有切迹的肿块。B超检查脾区无脾脏而在其他部位发现声影与脾相似有切迹的肿物可提示诊断。X线气腹造影也可提示诊断。 3.脾曲部结肠癌 脾曲部结肠癌有时可因癌组织增生并向周围组织浸润,在左上腹可触及肿块,肿块硬、不光滑、可活动。常伴有肠梗阻、排便紊乱、便血等。X线钡灌肠及结肠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疾病治疗:
腹部肿块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可由多种疾病而引起,因此,临床上遇到腹部肿块患者时,应积极寻找引起包块的原发病,只有针对原发病治疗,包块才能缩小或消退。如果确定包块是由炎症所致,称之为炎性包块,则应积极抗感染治疗。经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疼痛或压痛减轻或消失,包块缩小或消失,则炎性包块的诊断一般可确立;反之,应考虑系其他原因所致的包块。除炎性包块外,一般而言,凡怀疑为肿瘤性包块者,如有可能应作包块细针穿刺术,行细胞学检查,一旦确诊为肿瘤时,只要有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均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各种疾病所致的腹腔内实质性包块,只要诊断基本明确,有手术指征或包块已导致肠梗阻时,均应手术治疗或行手术探查。
预防预后:
常见的原因有: (1)脾脏肿大:肝硬化、游走脾、副脾等。 (2)胰腺肿瘤与胰腺囊肿。 (3)脾曲部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