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中毒
什么是药物中毒?
因误服大剂量药物以及药物滥用,或治疗中错用误服及服用变质药物,或药物配伍失度等所致的中毒病。不同人群对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因为儿童药物代谢发育不完全,对药物的毒性敏感性高。老年人的心、肝和肾脏功能都在衰退,也易发生过敏反应或中毒现象。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不同类药物中毒的临床特征有差别,多数可出现:轻度中毒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兴奋或抑制。重度中毒者可出现昏迷、呼吸抑制、惊厥、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瞳孔缩小如针尖大小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慢性中毒者的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便秘、消瘦、衰老和性功能减退等。 常见的药物中毒: 阿片类药物中毒:多由静脉注射所致,在常用剂量下,患者会山现恶心、呕吐、便秘、出汗,也可有口干、心动过缓、心悸不安、瞳孔缩小。一次吸毒0.5 g以上,就可产生典型的中毒特征。 安眠药中毒:在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睡眠依赖于安眠药。一般镇静药,如地西泮等难以奏效,逐渐升级至中枢催眠药。且量越用越大,因此安眠药中毒时有发生。 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中毒:病人初期兴奋、狂躁、惊厥,随后转为抑制、嗜睡、神志模糊、口齿不清、朦胧深睡以至深度昏迷。晚期四肢瘫软、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呼吸浅而轻以至呼吸衰竭。 水合氯醛中毒:病人有恶心、腹痛,重症有肝和肾功能损害、尿少、昏睡以至昏迷、呼吸浅慢、口唇紫绀、呼吸肌麻痹、反射消失、脉细弱、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等。 甲喹酮中毒:病人有头昏、步态不稳、烦躁不安、谵妄等症状,也可出现呼吸抑制、肺水肿及昏迷。少数病人有出血倾向或脑水肿。 地西泮类药物中毒:地西洋类药物虽属镇静催眠药,但服用过量亦可引起中毒。应引起老年人的注意。 洋地黄中毒:洋地黄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但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老年人耐量差,极易发生中毒。洋地黄中毒时,病人有头痛、头晕、眼花、黄视、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及各种心律异常如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有的病人原有心房纤颤,突然心律变得整齐,心电图呈典型的洋地黄中毒图形。 阿托品、东莨菪碱中毒:病人先有皮肤和粘膜干燥、口渴、吞咽困难、面部潮红、瞳孔扩大、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尿潴留等副交感神经受抑制的症状。重症病人出现中枢兴奋症状:言语增多、幻觉、烦躁、谵妄、惊厥等;继之转为抑制、嗜睡和昏迷。东莨菪碱中毒者昏睡多于兴奋。此时取病人尿液滴滴入猫眼内,即可引起瞳孔扩大,有利于帮助诊断。 水杨酸钠、阿司匹林中毒:病人可因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腐蚀作用出现恶心、呕吐、胃痛,同时有眩晕、出汗、面色潮红、耳鸣、鼻出血、视力模糊和胃肠道出血,蛋白尿、酮尿、早期呼吸性碱中毒,继之代谢性酸中毒、脱水、失钾,重症者烦躁不安、脉速、抽搐、昏迷、呼吸和周围循环衰竭。 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由于该类药物治疗剂量的安全范围很大,每日量可小至20~30mg,大至1~2g,因此过量引起的致死性中毒反不多见,而疗程中的副作用较多。最常见的为锥体外系反应,临床可见有以下三类:①震颤麻痹综合征;②静坐不能;③急性张力障碍反应。对氯丙嗪类药物有过敏患者,即使治疗剂量也有引起剥脱性皮炎、粒细胞缺乏症及胆汁淤积性肝炎而死亡者。
疾病检查:
采集详尽的中毒病史是诊断的首要环节。生产性中毒应询问职业史、工种、生产过程、接触的毒物种类、数量、中毒途径及其他人发病情况。非生产性中毒要了解个人生活、精神状态,本人和家人经常服用药物和使用的杀虫剂,还须调查中毒环境。病人现场的所有药物或化学物,以及盛放的口袋和容器。尽量采集患者平时生活、学习、工作及最近的情绪变化等信息,以判断有无服用或使用某种药物的可能。对中毒史确切者,应详细确定药物的种类、中毒的途径及时间,大致估算所服药物剂量等。根据临床表现具体判断中毒药物种类 对于突然出现的紫绀、呕吐、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休克而原因不明者,首先要考虑急性中毒的可能;对不明原因的昏迷除要考虑有中毒的可能性外,诊断思路要宽些,须除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中暑、急性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肺性脑病等;要特别注意毒物中毒的主要特征表现,即所谓“中毒综合征”,这些综合征不仅具有诊断意义还有助于对中毒严重性进行判断。对原因不明中毒的病人,应及时取胃液、血、尿等标本送检,以协助诊断。
疾病治疗:
治疗: 1.立即停止使用药物。 2.一般处理的原则是去除病因,加速排泄,延缓吸收,支持疗法,对症治疗。 3.特殊疗法:主要是采取解毒物质。 常见药物的解毒药: 铅、锰:可用依地酸钙钠解毒。 砷、汞:可用二硫丙醇、二硫丙磺酸钠解毒。 亚硝酸盐、苯:可用小量亚甲蓝1-2mg/kg静注。 氰化物: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疗法。 有机磷:阿托品、解磷定。 阿片类药物:纳络酮。
预防预后:
1.药物管理落后,药物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随着化学制药工业的发展,若管理跟不上,药物中毒的发生就会增多。医生、医院、药房等监督机制不够,人为配药错误。 2.用药个体差异 不同人群对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差别很大。儿童用药更应注意,因为儿童药物代谢发育不完全,对药物的毒性敏感性高。老年人的心、肝和肾脏功能都在衰退,易发生过敏反应或中毒现象。老年人用药种类多,用药时间长,药物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也较大。有些人为过敏体质,对某些正常用药范围内药物也出现过敏反应。 3.药品滥用错用 近几年,药品滥用错用逐渐增多,特别是精神神经类、心血管类药物。有些人自己购药买药,也存在用药错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