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杂音
什么是血管杂音
?
因血流涡流产生,提示危及生命的大动脉疾病或肢体血管疾病。位置、持续时间、强度、音调在心动周期中发生时间发生改变。大的杂音引起震颤,但这不是疾病原因和严重性的线索。当听诊腹主、肾,颈、股、腘窝、锁骨下动脉和甲状腺时出现血管杂音,有重要临床意义,尽管患者体位发生改变或舒张期闻及血管杂音,临床意义更重要。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病史及体格检查
腹主动脉处听到血管杂音,检查有无搏动性的包块或脐周皮肤发紫,有无严重的腹部、腰骶部撕裂样疼痛均提示主动脉瘤,对比上下肢脉搏。如果怀疑主动脉夹层,随时检测生命体征,禁食,观察有无低血容量性休克比如饥渴、低血压、心动过速、脉搏无力、呼吸加快、意识水平改变、皮肤湿冷。如果甲状腺部位发现血管杂音,询问有无甲亢史以及紧张、震颤、体重降低、心悸、不耐热、闭经。观察有无甲亢危象如焦虑、腹痛、腹泻、肝大。如发现颈动脉杂音.观察有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包括眩晕、复视、闪光感及晕厥,这提示脑卒中前兆,频繁监测患者意识水平改变及运动功能。如发现股,腘窝、锁骨下动脉杂音,观察有无下肢循环减弱或消失。水肿、无力,感觉异常。询问有无间歇性跛行史,频繁检查远端脉搏及皮肤颤色、温度。苍白、湿冷提示肢体发生感染。发现杂音,进一步观察有无血管损伤,进行心功能评价。
疾病治疗:
注意事项
由于血管杂音可以提示危及生命的血管,故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听诊受累动脉注意杂音是否较前响亮或伴随有舒张杂音,必要时给予静脉扩血管药、抗凝剂、抗血小板药及抗高血压药。准备血液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心导管及超声检查。
特殊人群
儿童血管杂音常见但无临床意义,4岁内有颅血管杂音是正常现象,但某些确定的血管杂音是有临床意义的,可有遗传性动静脉瘘,仔细听诊血管杂音,看有无血管瘤。
老年人有动脉粥样硬化者可有多址血管杂音,颈动脉狭窄者有杂音易发生脑卒中,须随访,必要时手术。
患者建议告诫患者有眩晕,疼痛及任何脑卒中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预防预后:
病因
(一)腹主动脉瘤
其特征为脐周搏动性包块和主动脉收缩期杂音,伴有腹痛、腹肌强直、周围脉搏减弱、跛行,艟部、腰骶部撕裂样疼痛为主动脉夹层前兆。
(二)腹主动脉粥样硬化
常见中上腹强的收缩期杂音,伴有腿痛,无力,麻木,感觉异常。偏瘫.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腹痛少见。
(三)贫血
贫血时心排血量增加,严重贫血患者双侧颈动脉可闻及短暂短的收缩期杂音伴有头痛、无力、眩晕、苍白、黄疽、心悸、中度心动过速、呼吸困难、恶心、厌食及舌炎。
(四)颈动脉狭窄
一侧或双侧颈动脉收缩期杂音是该病唯一的体征。眩晕、晕厥、头痛、失语、失明、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提示TIA,或是脑卒中前兆。
(五)颈动脉海绵窦瘘
眼球部位和颞部持续性血管杂音伴有眼球突出、搏动及视物模糊是本病的典型表现。
(六)周围动静脉瘘
本病可闻及瘘部位粗糙的持续性收缩期加重血管杂音,可触到震颤。
(七)周围血管疾病
股动脉和下肢其他动脉可闻及血管杂音,伴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还有间歇性跛行、无力、麻木、疼痛,下肢、足绞痛;伴有下肢溃疡者愈合困难。
(八)肾动脉狭窄
腹中部和受累侧腰部收缩期杂音,伴有高血压、心悸、心动过速、焦虑、眩晕、视网膜病、血尿及倦息。
(九)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因动脉管腔狭窄引起的一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收缩期杂音,伴有血压下降、患肢功能障碍、偏摊、视物模糊、眩晕和失语。
(十)甲状腺毒症
甲状腺收缩期杂音伴有甲状腺肿大、无力、焦虑、心动过速、不耐热、震颤、腹泻、食量增加但体重降低,突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