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出口综合征
什么是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是指胸廓出口区臂从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受压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又称臂丛神经卡压综合征。锁骨、第一肋骨、胸骨、第一胸椎之间向颈根部延伸的间隙,称为胸廓出口。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胸廓出口综合征可分为上干型、下干型及混合型,其中下干(C8T1)受压约占85%~90%,因此,疼痛沿C8T1支配区分布。麻木以尺神经支配区为主。 1.常见症状 患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以尺侧为重;改变上肢位置,症状可以暂时缓解。后期有肌力减退和肌肉萎缩。血管受累时,出现手无力,发凉、皮肤青紫或者苍白,肢体肿胀。 2.体征 (1)尺神经受压主要表现:为手部麻病不适,以尺侧为重。手尺侧及前臂内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亦可见皮肤过敏现象,手内肌萎缩,以第一背侧骨间肌最为明显。手指内收、外展动作受限。 (2)臂丛下干神经纤维参与正中神经内侧束,主要支配屈腕肌、屈拇肌、大鱼际肌群及第1、2蚓状肌,下干受压,手部精细活动丧失。 (3)交感神经表现:前臂怕冷、苍白、紫红等,情绪不稳,症状加重。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特别是尺神经功能障碍伴有上肢供血不足,改变肩部或者上肢的位置与症状轻重相关。 1.特殊检查 (1)斜角肌试验,检查者摸病侧的桡动脉,令病人深吸气、头后仰并将下颌转向病侧,出现桡动脉减弱或者消失 (2)肋锁试验:检查者摸病侧的桡动脉,令病人尽量向后下移,出现桡动脉减弱或者消失,如果同时牵引患肢向后下,可以提高检查的阳性率。 (3)上肢外展、外旋实验:双上肢外展90°并外旋,令患者双手做快速伸屈动作,正常可持续1分钟以上,而患者极易疲劳,患肢自远端向近端出现疼痛,无力。 (4)过度外展宴验:患者坐位,上肢外展大于90°,颈过伸,头转向健侧,检查桡动脉搏动是否减弱或消失。 (5)锁骨上叩击实验:叩击或压迫锁骨上窝,可出现手指或肩部麻木及其他临床症状的出现。 2.X线检查 主要明确是否存在第1、2肋骨异常及颈肋。 3.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 1.颈椎病。 (1)颈椎病多见于40岁以上,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 (2)颈椎病疼痛多以颈肩部为主,本病多以手部为主。 (3)颈椎病少有大小鱼际肌萎缩,没有血管受压体征。 (4)X线片可以确诊。 2.脊髓空洞症。 (1)本病20~30岁男性多见。 (2)感觉障碍呈分离现象,感觉消失,触觉存在。 (3)上肢有萎缩性麻痹,下肢可有痉挛性麻痹,常伴霍纳综合征。 (4)可有面部分离性感觉障碍。 3.运动神经元疾病。 (1)男女比例约2:1,50~70岁多见。 (2)肌萎缩进行性加重,伴有反射消失或亢进。 (3)不伴有感觉障碍症状与体征。 (4)无血管受压症状。 4.肘管及腕尺管综合征。 (1)前臂内侧无感觉障碍。 (2)无血管受压症状。 (3)电生理检查:尺神经传导减慢部位完全不同。
疾病治疗:
【治疗】 (1)多数病人可以进行肩带肌的锻炼,纠正不良姿势。 (2)局部封闭、针灸、推拿、理疗等均有一定疗效。 (3)经上述治疗无效、症状严重者,应该施行手术。根据不同的病因选用颈肋或第一肋骨切除手术、前斜角肌切断手术、臂丛及锁骨下血管探查松解或胸小肌肌腱切断手术。
预防预后:
【病因】 1.颈肋 第7颈椎横突过长或颈肋属先天解剖变异。颈肋多见于第7颈椎,出现率约0.5%~l%,男女比例约为0.5:1。可分为部分颈肋和完全颈肋。也可表现为第七颈椎横突过长,颈肋常和第l肋骨融合或游离端和第1肋骨间形成异常纤维带连接,造成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的卡压。 2.肌肉结构异常 前中斜角肌异常如两斜角肌止点重叠、前中斜角肌的完全融合、斜角肌三角尖部肌肉交错、小斜角肌的出现等均可造成间隙狭窄引起卡压。颈肋和第1肋骨的融合或二者间的异常纤维带引起前斜角肌痉挛、肥厚也造成神经血管卡压。 3.肋锁间隙变窄 锁骨、第1肋骨及锁骨下肌等结构的先天或后天异常造成肋锁间隙变窄引起压迫。如先天性翼状肩胛骨畸形、锁骨下肌肥厚、肋锁韧带增厚、肋骨骨折畸形愈合,骨痂形成等。 4.肿瘤 胸廓出口处血管瘤、神经施万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