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头颅血肿
头颅血肿(cephalohematoma)是由于产伤导致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聚于骨膜下所致。常由胎位不正、头盆不称、胎头吸引或产钳助产引起。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血肿部位以头顶部多见,枕、颞、额部少见,常为一侧性,少数为双侧。血肿在生后数小时至数天逐渐增大,因颅缝处骨膜与骨粘连紧密,故血肿不超越骨缝,边界清楚,触之有波动感,其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如由产钳牵拉或胎头吸引所致,皮肤常有溃破或呈紫红色。血肿机化从边缘开始,故在基底部形成硬环,逐渐至血肿中央部,吸收常需6~8周,血肿大者甚至需3~4个月。由于血肿内红细胞破坏增多,常致黄疸加重,严重者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①先锋头(caput succedaneum):又称产瘤,是由于分娩时头皮循环受压,血管渗透性改变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皮下水肿,多发生在头先露部位,出生时即可发现,肿块边界不清、不受骨缝限制,头皮红肿、柔软、压之凹陷、无波动感,出生2~3天即消失。有时与血肿并存,待头皮水肿消退后才显出血肿。②帽状腱膜下出血(subaponeurotic hemorrhage):出血发生在头颅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疏松组织内,因无骨缝限制,故出血量较大,易于扩散。头颅外观呈广泛性肿胀,有波动感,但可超过骨缝。出血量大者,眼睑、耳后和颈部皮下可见紫红色瘀斑,常伴有高胆红素血症、贫血,甚至休克。
疾病检查:
【诊断检查】 1、病史 在分娩过程中,有头盆不称、胎位不正、产钳助产牵引史。 2、表现特点 发生于出生后1~4天,帽状腱膜下血肿表现特点为,血肿发生于头颅的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血肿大都在2~3天内缩小而逐渐消失。 头颅血肿部位多在顶部,多于出生后数小时至数天逐渐增大,血肿境界清楚,不超过骨缝范围,中心有波动感,无全身症状,血肿消退较慢。 3、辅助检查 必要时拍头颅X线片、或B超等检查,以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头皮水肿及帽状腱膜下血肿 两者的范围均可超越骨缝,头皮水肿出生时即发现,界限不分明,压之柔软且可凹,无波动感,局部皮肤可呈红或紫色。 2、脑膜膨出 头颅血肿位于枕骨部位者,需与脑膜膨出鉴别,后者随呼吸有起伏感,头颅X线片可见局部颅骨有缺损,而头颅血肿颅骨完整,偶见颅骨有线样骨折。 3、凹陷性骨折 头颅血肿境界清楚,不超过骨缝范围,血肿吸收时先在血肿周围机化、钙化变硬呈硬环感,中心有波动感,易误诊为凹陷性骨折,X线摄片可鉴别。 4.产瘤(caput succedaneum)又称先锋头。是由于头先露部位头皮血液及淋巴循环受压所致的软组织水肿。出生时即可见边界不清的梭状肿胀,常越过骨缝,局部皮肤颜色正常或稍红,按压时凹陷,触之无波动感,1~4天后自行吸收。 5.帽状腱膜下出血(subaponeurotic hemorrhage)是头颅帽状腱膜与骨膜间疏松组织内出血。因无骨膜限制出血量较大,易于扩散,常越过骨缝,波动感明显,黄疸较重。 还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①先锋头(caDut succedaneum),又称产瘤,是由于分娩时头皮循环受压,血管渗透性改变和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皮下水肿,多发生在头先露部位,出生时即可见到,肿块边界不清、不受骨缝限制,头皮红肿、柔软、压之凹陷、无波动感,出生2~3天即消失。②帽状腱膜下出血(subapaneurotic hemorrhage),出血发生在头颅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疏松组织内,出血量多,向四周扩散,故外观头颅无突出肿块,仅头围较正常增大;出血量大者,眼睑、耳后和颈部皮下可见紫红色瘀斑,头围每增大1.0cm,估计出血量达38ml,患儿呈苍白贫血貌,亦可有高胆红素血症。
疾病治疗:
血肿小者不需治疗;大血肿伴中度以上高胆红素血症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吸血肿,并加压包扎2~3天,以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每日肌内注射1次维生素K11mg,共3次。帽状腱膜下出血伴严重贫血者应给予输血治疗。
预防预后:
【病因】 头颅血肿(cephalhematoma)是由于异常分娩(胎位不正、头盆不称等)、产钳或负压吸引助产时,因头颅受到过度挤压,以致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聚于骨膜下而发生。本病有时与颅骨骨折相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