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结节红斑
什么是下肢结节红斑
?
小腿伸侧皮下呈现鲜红色疼痛结节,多发于青年女性,春秋季发病为多。中医称为瓜缠藤或梅核火丹等,相当于西医之结节性红斑。本症由气血瘀阻而作,并兼及湿热、寒湿者。血热瘀阻,局部灼热红肿,伴发热头痛、尿黄便干,为急性发作期,用清热刺湿、活血通络法。寒湿阻络者,局部皮损黯紫,伴肢冷形寒,面色苍白,为慢性迁延、反复发作,用温通散寒、活血化瘀法。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小腿伸侧皮下呈现鲜红色疼痛结节,略高出皮面,如蚕豆、杏核或桃核大小,白觉灼热胀痛,触压更甚。呈对称性分布,皮损周围水肿,境界清楚。结节逐渐消退,其色转为黯紫,最后消退后可不遗留痕迹,不化脓亦不溃破。但常可厦复,发病急,发病前可有发热、恶寒、倦怠、头痛、咽痛等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血热瘀阻 1,临床表现:发病急骤,下肢结节红斑,高出皮面,按之灼热疼痛,色鲜红,发热口渴。关节痛,头痛,咽痛,尿黄便于。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数。 2,病因病机:素体血分有热,湿邪外侵与热相结,下注腿胫,络脉不通,致成结节红斑。 3,治法:清热凉血通络。 4,方剂:三妙丸(《医学正传》)合凉血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生地10~15g,丹皮10g,赤芍10~15g,牛膝10~15g,黄桔l0g,苍术10g,连翘10g,当归10~l5g,茜草10g,紫草10~15g,赤小豆15~30g。 方义:生地、丹皮、赤芍、当归、茜草、紫草凉血清热,苍术,赤小豆化湿,黄柏、连翘清热,牛膝引药下行。 加减:局部肿胀加防己、草礴利湿消肿,疼痛灼热加忍冬藤、海桐皮清热通络。 5,变通法:可用凉血五根汤(赵炳南经验方)加减,即紫草、茜草、瓜萎根、茅根、板蓝根、忍冬藤、鸡血藤、赤芍、丹皮、黄柏、木瓜等,亦凉血清热通络之剂。 (二)寒湿阻络 1,临床表现:下肢结节黯红或青紫,反复发作。缠绵迁延,肢节疼痛,形寒怯冷,四肢不温,遇寒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2,病因病机:病久而虚,气血不足,寒湿久侵,络脉不通,气血瘀滞。 3,治法:散寒温经通络。 4、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黄芪15~30g,桂枝10~15g,白芍15g,细辛3~5g,干姜5~10g,红花6~10g,当归15g,甘草10g,牛膝15g。 方义:桂枝、细辛、千姜散寒温经,当归、白芍和血通络,红花活血化瘀,牛膝引药下行,黄芪益气通脉,甘草调中。 加减:寒甚者加附子、肉桂温寒,瘀甚者加桃仁、川芎化瘀。 5,变通法:可用阳和汤(《外科全生集》)加减,亦温经通络之剂。 【简易方药】 1、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丹皮10g,赤芍l0g,生地18g,当归15g,川芎10g。水煎服。用于血热瘀阻者。 2、当归、白芷、枯梗、苏叶、防风、白芍各6g,党参、黄蓖各10g。枳壳、川芎、乌药各5g,官桂、槟榔、厚朴、木通、甘草各3g。水煎服。用于寒湿阻络者。 3,银花、生地各10g,蒲公英15g,红花、赤芍、牛膝、桃仁、当归尾、泽泻、防风各6g,生牡蛎、丹参各9g。水煎服。用于血热瘀阻者。 【外治法】 初期红肿明显、疼痛较重时,选用玉露膏或如意金黄散,龙并茶调敷局部。结节口久不消时,紫金锭、蟾蜍丸任选一种,醋磨汁外涂局部。 【针灸治疗】 取穴: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患于小腿配阳陵泉,患于膝上配伏兔、血海,患于足背配解溪、太溪、昆仑。 方法:施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 疔程;②日1次,7次为l疗程。 【评述】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云:“本病以女性患者为多,谅因妇女以血为本,不论月经、胎孕、产褥,都是以血为用,动易耗血。冲任受损,气血不调。血病则气不能独化,气病则血不能物行,气滞则血瘀,营卫失和,易受外邪,而成此病。……治疗本病应多从血分来考虑用药。”
预防预后:
(一)血热瘀阻 病因病机:素体血分有热,湿邪外侵与热相结,下注腿胫,络脉不通,致成结节红斑。 (二)寒湿阻络 病因病机:病久而虚,气血不足,寒湿久侵,络脉不通,气血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