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红肿热痛
什么是下肢红肿热痛
?
下肢红肿疼痛,表面光亮,按之灼热,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发生水疱或紫斑,由趾间皮肤破损引起。称为流火,属丹毒范畴。重者可伴寒热头痛、烦躁渴饮等,因湿热邪毒侵袭而致。如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可迁延成慢性致虚象皮肿,为寒湿凝滞、瘀血阻络者。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一)湿热邪毒 临床表现:下肢局部皮肤小片红斑,并迅速发展至大片,色鲜红,肿痛灼热,表面光滑紧张,边界清楚,略高出皮表,压之退色,放手即复。偶而可发生水疱或紫斑(紫斑压之不退)。伴发热,周身疼痛,患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口苦咽千。舌红苔黄腻,脉数。 (二)寒湿瘀阻 临床表现:下肢局部皮肤漫肿,术硬坚实,粗糙增厚,局部无灼热感,致成象皮肿。患肢沉重,行走不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弦。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湿热邪毒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剂:五神汤(《外科真诠》)合三妙丸(《医学正传》)加减。 药物:银花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牛膝15g,茯苓15g,车前子10g。黄柏10g,苍术10g,连翘15g,丹皮10g,赤芍10~15g。 方义:银花、紫花地丁、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丹皮、赤芍凉血清热,苍术苦温燥湿,车前子、茯苓淡渗利湿,黄柏清热利湿,牛膝引药下行。 加减:高热加用知母、石膏清热,局部红斑加生地清营,肿硬疼痛加桃仁、红花活血,肿胀重加防己、滑石消肿。 变通法:若下肢局部肿痛明显,红斑灼热较轻,无发热身痛,见肢倦纳呆,苔腻脉弦、濡,湿邪偏胜者,可用萆薜渗湿汤(《疡科心得集》)合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药用萆薜、苡仁、苍术、防己、赤小豆、黄柏、泽泻、滑石、茯苓、当归、赤芍、丹皮、连翘、牛膝等,以年可湿清热为治。 (二)寒湿瘀阻 治法:除湿活血通络。 方剂:三妙丸(《医学正传》)合鸡鸣散(《证治准绳》)加减。 药物:苍术10g,黄桕10g,防己10g,牛膝15g,槟榔l0g,青陈皮各6g,紫苏叶10g,木瓜l0g,红花6~10g,赤芍15g,当归15g,苡仁15g。 方义:槟榔、青陈皮理气导浊。防己、苍术、苡仁利湿消肿。红花、赤芍、当归活血通络,木瓜舒筋缓急,黄柏清热,苏叶温散。 加减:若局部疼痛加乳香、没药,皮色紫黯加桂枝、桃仁,均可活血通络。 变通法:若局部冷,漫肿木胀,皮色苍白紫黯,寒象显著者,可用阳和汤(《外科全生集》)加减,药用鹿角、麻黄、熟地、肉桂、白芥子、炮姜、川椒等,温阳散寒。 【外治法】 皮肤红肿如丹涂脂染,选用大黄散或玉露散,任选一种,分别用植物油或冷开水或糖水调成糊状,外涂患处。若红肿渐退,但肿胀消退缓慢时,选用冲和散接入消炎膏外敷。局部出现坏死,按溃疡处理。 出现象皮肿时,可选用海桐皮、姜黄、汉防己、茅术、蚕砂各12g,加水适量,小火煎开,趁热先熏患处,待温再浸泡患处,日2~3次。 小儿丹毒进用寒水石15g、梅片0.3g,研细末,米醋调敷之。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阿是穴、陷答、委中、血海、三阴交。发热者加大椎、合谷、曲池:头痛者加太阳、风池:惊厥者加人中、后溪、阳陵泉:呕吐者加内关、足三里:便秘者加丰隆、上巨虚。 方法:均用毫针泻法。血海、委中、阿是穴刺络放血。留针10~20分钟。 疗程:每日1次,3~7次为1疗程。 (二)耳针法 取穴: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枕部,肺,与病变相应部位的敏感点。 方法:毫针针剌,重刺激,留针30~60分钟。并配以耳背静脉三棱针放血。 疗程:每日1次,3~7次为1疗程。 【评述】 急性发病者多为湿热毒邪为患,用清热解毒、凉血利湿药。同时宜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床边隔离治疗。慢性患者迁延致成象皮肿者,当治以利湿活血、通络散结。同时叉不宜过劳,应加强营养,增强抗病能力,以减少复发。患者忌食鱼腥海味及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若治疗及时,皮损消退后,可留轻度的色素沉着和脱屑。有的患者可反复发作,成为慢性丹毒。原患足癣患者,应及时治疗,严防用手挖破皮肤黏膜,以防毒染成丹。
预防预后:
因湿热邪毒侵袭而致。 (一)湿热邪毒 病因病机:多因脚气痒甚而抓破皮肤,邪毒入侵,湿热蕴结而戚。 (二)寒湿瘀阻 病因病机: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寒湿久留,络脉不通,瘀血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