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粘膜脱垂
什么是胃粘膜脱垂
?
胃粘膜向胃外移出,居于胃外,称为胃粘膜脱垂。最常见的胃粘膜脱就是垂入十二指肠。胃黏膜脱垂症多见于30~60岁的男性。病情较轻时可能无症状,或仅有腹胀、暖气等症状。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胃粘膜脱垂症状
1、常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发生,故其症状亦常为溃疡症状所掩盖。
2、很多病例可不出现症状。
3、常见的症状为上腹不规则间歇疼痛,部位、性质与球部溃疡相似,但常无节律性,进食或服碱性药物亦不能缓解疼痛。有时进食后反可加剧疼痛。左侧卧位常可使疼痛减轻或缓解,右侧卧位则使疼痛加剧。
4、有时可突然出现幽门阻塞症状,消失亦极迅速。
5、常有消化不良症状,如怄气、反酸、腹胀等。
6、上消化道出血亦为本病重要症状,出血前数小时常有恶心、呕吐。
当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结合胃肠钡剂检查可明确诊断。
影像学表现 钡剂检查对本症有确定诊断价值。
1.十二指肠球外形保持不变,仅在球基底呈凹陷切迹,或呈蕈伞状充盈缺损。
2.脱垂的胃粘膜皱襞呈聚拢状、分叶状,经扩张的幽门移入十二指肠基底部。
3.移入的胃粘膜皱襞退回胃内时,十二指肠球基底部恢复正常形态,呈等腰三角形。
疾病治疗:
治疗
少食多餐;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于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并要做到戒烟少酒,以减少对已受损的胃黏膜的再度伤害。
左侧卧位;积极治疗胃窦炎等疾病。
用镇静剂及抗胆碱能类药物治疗。
预防预后:
原因有
(1)由于幽门前区功能障碍,粘膜皱襞可被挤向十二指肠。
(2)发育或常见的胃窦炎引起的胃粘膜增生,变长的粘膜易向十二指肠脱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