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性胸腔积液
什么是胃肠性胸腔积液
?
胃肠道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少见,引起的渗出性胸腔积液占1.4%,多为胰腺炎和食管穿孔所致。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可胸膜转移引起渗出性胸腔积液,或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晚期所致营养不良而产生胸腔漏出液。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胃肠道疾病所致胸腔积液诊断要点: (1)急性胰腺炎诊断要点:①有急性胰腺炎的消化系统症状,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②呼吸系统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有时患者无任何呼吸道症状,仅在X线或B超检查时发现胸腔积液存在;③胸腔积液为少量至中量,其性质多为血性渗出液,胸腔积液中以淀粉酶浓度升高,常高于同步血清淀粉酶浓度的几倍,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浓度高,白细胞计数常(1~50)×10^9/L,以多形核白细胞升高为主。 (2)慢性胰源性胸腔积液诊断要点:①有慢性复发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囊肿病史,多数患者有酗酒史;②可无腹部症状,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如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胸痛等;③胸腔积液常大量,在胸腔穿刺抽液后可迅速生成,外观呈乳麋状或草黄色,亦可为血性,胸腔积液中淀粉酶显著增高(常>1000U/L)是诊断的关键;④胸腹B超和CT常可见胰腺和纵隔的很性囊肿,偶见胰腺胸腔瘘道。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很有价值,结合CT检查对外科术前患者非常有用。 (3)食管穿孔诊断要点:①急性起病,出现持续性胸痛或上腹部痛,半数以上患者出现呕血,呼吸困难,胸痛常无法忍受,阿片类治疗常元效;②皮下气肿出现于胸骨切迹上提示食管穿孔;③X线显示纵隔增宽以及纵隔气体,胸腔积液多为左侧,可为右侧或双侧;④胸腔积液特征:高淀粉酶,低pH<7.0,Wright染色发现有鳞状上皮细胞,或有未消化的食物微粒;⑤诊断可由食管造影检查证实。 (4)腹腔内脓肿诊断要点:①多有发热、乏力、纳差、腹痛等表现;血白细胞增多,多无局部症状体征;②并发胸腔积液时往往多有胸膜性胸痛,部分患者以胸部症状为主;③胸部X线异常包括:胸腔积液,基底肺炎、压缩性肺不张和横膈上抬等;④胸腔积液多为少到中量,也可大量;为渗出液,白细胞计数常≥50×10^9/L,pH>7.20,葡萄糖>3.33mmol/L;⑤腹部CT检查对腹腔内脓肿最有帮助。 (5)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要点:①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②除有消化系统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外,呼吸系统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胸闷、呼吸困难、伴有难以缓解的胸痛,为持续性钝痛;③根据病史、原发病的临床表现、胸水特点,结合内镜、B超、X线、CT等检查诊断不难。
疾病治疗:
除胃管减压引流、禁食、胃肠外营养或空肠营养外,需反复行胸腔穿刺放液治疗。如果治疗2~3周后胸水继续增长,应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预后:
(1)急性胰腺炎:20%的急性胰腺炎有胸腔渗出。多在2周内出现。左侧居多,右侧次之,双侧少见;急性胰腺炎合并胸腔积液通常提示存在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死亡率高于未并发胸腔积液者。 (2)慢性胰源性胸腔积液:在所有类似癌性胸腔积液而细胞学检查阴性的患者,应考虑慢性胰源性胸腔积液的可能。慢性胰腺炎也可并发胸腔积液,积液量大且易复发,以左侧居多,亦可为右侧或双侧。其发生机制为慢性胰腺炎引起胰管系统的破坏后,可导致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而假性囊肿形成的窦道通过主动脉裂孔和食管裂孔进入纵隔,在纵隔内可形成纵隔假性囊肿,后者破裂后可进入胸膜腔,从而形成大量的胸腔积液。 诊断要点 ①有慢性复发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囊肿病史,多数患者有酗酒史;②可无腹部症状,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如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胸痛等;③胸腔积液常大量,在胸腔穿刺抽液后可迅速生成,外观呈乳麋状或草黄色,亦可为血性,胸腔积液中淀粉酶显著增高(常>1000U/L)是诊断的关键;④胸腹B超和CT常可见胰腺和纵隔的很性囊肿,偶见胰腺胸腔瘘道。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很有价值,结合CT检查对外科术前患者非常有用。 (3)食管穿孔:在所有急性发病、渗出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均应考虑食管穿孔的可能,因为此病如果不能迅速及时诊断,死亡率高达100%。通常在食道器械介入后出现,也可自然发生。严重的症状来自纵隔的重度感染。食管穿孔患者60%出现胸腔积液,25%出现气胸。胸腔积液淀粉酶测定是重要的筛选检查,因为含有高浓度的唾液淀粉酶通过食管的瘘口进入纵隔,胸腔积液淀粉酶显著升高。 (4)腹腔内脓肿:约有80%的膈下脓肿,40%的胰腺脓肿,30%脾脓肿和20%的肝内脓肿可形成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往往来自膈肌受累,对所有诊断不明的渗出性胸腔积液,如果白细胞计数增多,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且无肺实质浸润,应高度怀疑脓肿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