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红肿
什么是外耳红肿
?
外耳道红肿,弥漫性者称为耳疮,局限性者称为耳疖,均由风热侵袭、湿热蕴蒸而致。耳疖多由风热,因挖耳、污水感染等引起,耳道疼痛剧烈,局限性红肿,或有脓头。耳疮因气郁化火,湿热上蒸引起。疼痛轻,外耳道弥漫红肿,有黄色分泌物。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一)风热 1,临床表现:耳部灼热疼痛。甚而影响张口咀嚼,牵拉耳郭时疼痛加剧,外耳道局限性红肿或弥漫性红肿,有黄白色分泌物。或见发热恶风,头痛。舌尖红,苔障白。脉浮。 2,病因病机:风热湿邪侵袭外耳。气血不畅,发为红肿热痛。 (二)湿热 1,临床表现:耳部疼痛加剧,耳后淋巴结肿大,听觉减退,外耳道红肿高突,顶部可见黄色脓头,或见外耳道红肿弥漫,有黄色巷液。舌红苔黄,脉数。 2,病因病机:气郁化火,肝胆火盛,湿热火毒上蒸外耳,发为红肿热痛。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风热 1,临床表现:耳部灼热疼痛。甚而影响张口咀嚼,牵拉耳郭时疼痛加剧,外耳道局限性红肿或弥漫性红肿,有黄白色分泌物。或见发热恶风,头痛。舌尖红,苔障白。脉浮。 2,病因病机:风热湿邪侵袭外耳。气血不畅,发为红肿热痛。 3,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4,方剂: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合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蒲公英15g,连翘15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15g,菊花10g,银花30g,桔梗10g,甘草l0g,赤芍10g,丹皮10g,柴胡10g,防风10g。 方义:蒲公英、连翘、野菊花、紫花地丁、菊花、银花诸药清热解毒,集合以一鼓荡之。赤芍、丹皮凉血,桔梗、甘草排脓。柴胡、防风疏风,柴胡且有引经作用。 加减:渗出多者加苡仁、苍术、茯苓、车前子利湿,大便秘者加全瓜萎、生大黄通下。 5,变通法:耳疖脓成未溃,耳疖饱满、脓头已出时,可用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疏风清热,排脓溃坚。 (二)湿热 1,临床表现:耳部疼痛加剧,耳后淋巴结肿大,听觉减退,外耳道红肿高突,顶部可见黄色脓头,或见外耳道红肿弥漫,有黄色巷液。舌红苔黄,脉数。 2,病因病机:气郁化火,肝胆火盛,湿热火毒上蒸外耳,发为红肿热痛。 3,治法:清热利湿,泻火消肿。 4,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龙胆草10g,黄芩15g,木通10g,车前子10g(包),连翘15g,制大黄l0g,山栀l0g,丹皮10g,赤芍15g,柴胡10g。 方义:龙胆草、连翘、山栀、黄芩、制大黄清热泻火,丹皮、赤芍凉血清热,木通、车前子利湿,柴胡为少阳引经药。 加减:大便秘结,制大黄改为生大黄通腑清热;红肿热痛甚者,加银花、蒲公英清热懈毒。 5,变通法:若五心烦热,口于咽燥。耳道红肿。时轻时重,久久不愈,或溃破流脓不止,舌红、脉细数,为阴虚火旺者,可用知拍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减滋阴降火。 【外治法】 选黄连膏、金黄膏、紫金锭之一种,涂于局部。或蒲公英、野菊花捣烂外敷。日1次。 【评述】 故宜予疏风精热,泻火解毒以消肿止痛。如柴胡、菊花疏风,龙胆草、连翘清热,且有引经作用,在所必用。
预防预后:
外耳为少阳经所过,如风热湿邪侵袭或肝胆湿热火毒上蒸,则发为局部红肿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