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原称“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特应性皮炎的症状:1.婴儿期 最初病损多为面颊部,渐累及颏部、颈、腕、手、腹和四肢伸侧,肢体曲侧受累多发生于晚期,但肘窝、胭窝病损可发生较早。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疱、黄白色鳞屑痂皮,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瘙痒剧烈,可至小婴儿烦躁不安,不停在床或被子上摩擦脸部,影响睡眠。 2.儿童期 皮疹主要为慢性,干性、较大、较隆起的棕红色丘疹和粗糙而带皮屑的棕褐色苔癣样变,可融合成片,前者多见与四肢伸侧,后者则好发于肘窝、腘窝、颈部两侧与腕、背等处。经过搔抓,常有少许渗液、表皮剥脱及抓痕。经久不愈的苔癣样变,形成瘙痒--搔抓--瘙痒。 3.青年及成人期:皮疹为红斑、丘疹或苔藓样丘疹,亦可呈斑片而伴有鳞屑及色素沉着,皮疹多为限局性,奇痒,抓后有渗液;皮疹可发展为大面积弥漫性苔藓样变,有人称此表现为播散性神经性皮炎。好发于肘窝、胭窝、颈前及侧部,以及面、眼周围、手背等处,皮疹虽可泛发,但以屈侧为重。
疾病检查:
诊断标准:持续12个月皮肤瘙痒加上以下标准:①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皮疹);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③全身皮肤干燥史;④有屈侧湿疹(4岁以下儿童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湿疹);⑤2岁以前发病。
疾病治疗:
特应性皮炎的预防: 寻找和避免可能的外界刺激物和致敏原,婴儿衣、被要清洁、柔软、宽大,不要过暖,以免加重痒感,内衣不用毛丝织品。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 1.内用药物治疗:口服抗组胺药物,可减轻瘙痒症状,继发性等细菌感染需加用抗生素。 2.外用药物治疗 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手段。糖皮质激素是控制感染,缓解症状的主要药物保湿剂能缓和干燥皮肤。合并感染时可外用莫皮罗星(百多邦)软膏有一定帮助。
预防预后:
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有关: (一)遗传学说 本病发病率近30年来有增加趋势,约占人群0.1%~0.5%,家庭遗传倾向明显。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小儿发病与其父母过敏素质明显相关。母亲一方有特应性皮炎者,其子女出生3个月内发病率达25%以上,2岁内发病达50%以上。如果父母双方有特应性疾病史,其子女特应性皮炎发病率可高达79%。 (二)免疫异常学说 1.患者血清IgE水平增高是早知的事实。现已查明,患者Th2细胞在皮损组织中显著增高,产生的IL-4和IL-5导致IgE增高和外周血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些Th2细胞大量存在于患者皮损中,可能是对某些过敏原,如屋尘螨、花粉等的一种特殊反应。 2.在患者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可产生大量前列腺素E2(PGE2),后者又可直接加强B淋巴细胞产生IgE。 3.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异常,选择性活化Th细胞转化成Th2细胞表型。 4.高亲和力IgE受体突变 这种突变的遗传来自母方而非父方,其突变结果导致有特应性素质的子女。该高亲和力IgE受体存在于肥大细胞、单核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中并在调节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炎症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 (三)环境因素/p> 环境变应原(屋尘螨、花粉等)可影响特应性皮炎的发作。变应原皮试可引起湿疹样皮肤反应。 总之,特应性皮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以及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