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离
什么是视网膜脱离
?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相互分离的病理状态。视网膜脱离患者常出现闪光感、飞蚊症、视野缺损与中心视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诊治。发生视网膜脱离后如能够及时手术,黄斑脱离在5日以内复位,视功能尚能恢复至发病前的水平。视网膜脱离日久,即使手术成功,也将发生视功能的永久损伤。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症状
(1) 闪光感:多为视网膜脱离的最早期症状,其本质是玻璃体后脱离时产生的视网膜刺激症状,在视网膜周边1-2个象限出现电弧光样症状,患者常能指出明确的闪光方位。
(2) 飞蚊症:亦为玻璃体后脱离的症状之一,也可为视网膜血管破裂后血细胞进入玻璃体所致。发生闪光感和飞蚊症不一定有视网膜脱离,但因其常是视网膜脱离的前驱症状,所以必须加以重视,详查眼底,必要时三面镜检查,以免遗漏可能发生的视网膜裂孔或脱离。
(3) 视野缺损与中心视力下降:当视网膜脱离发生时,在最先脱离区域所对应的方位发生视野缺损,随视网膜脱离范围增加视野缺损增大。最先发生视野缺损对应的视网膜部位常是视网膜裂孔所在部位,这一点在询问病史时很重要。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时,中心视力严重下降。偶有患者由于视网膜脱离发展缓慢,直至中心视力受累后才来就诊,而此时已经是陈旧性视网膜脱离了。
诊断
眼科医生利用检眼镜,可以观察到你视网膜上的裂孔、撕裂口或脱离。如果玻璃体腔里的血液挡住了医生的视野,超声检查可能会有帮助。所谓眼球超声检查,是一种无痛性的检查,即利用超声波穿透你的眼睛然后在视网膜反弹,反弹的声波在显示器上产生有关视网膜及其他眼球结构的影像。该检查可为医生提供有用的信息,来明确你的视网膜是否脱离。
疾病治疗:
对视网膜脱离有效的预防性治疗即防止视网膜裂孔形成,防止或抵消视网膜牵拉,防止液体进入视网膜下腔。目前尚没有安全、可靠的方法预防玻璃体后脱离,也不能防止发生视网膜变性。
预防性治疗的适应症包括:① 容易发展为视网膜脱离的裂孔。② 视网膜赤道部格子样变性。当合并以下状态时,发生视网膜脱离危险性增高。①急性玻璃体后脱离;②无晶体眼;③ 高度近视眼;④ 对侧眼曾发生过视网膜脱离。
治疗方法包括光凝、冷凝、巩膜扣带手术。对视网膜变性区或裂孔,应首选光凝治疗,可选用氩激光、氪激光、二极管激光或YAG倍频激光等。光凝以出现III级光斑反应为宜,光斑融合,包围裂孔或变性区。在无光凝设备或远周边部视网膜病灶不能实现光凝治疗时可采用冷凝治疗,冷凝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进行,以视网膜出现灰色冷凝斑为宜,应注意防止过度冷凝。对于有明显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的病例,必要时施行巩膜扣带手术缓解牵拉,同时配合光凝或冷凝治疗视网膜变性或裂孔。
眼部的卫生很重要,因为手术后有伤口,如果眼睛不洁,容易受感染和发炎,影响手术的最终结果。多休息,不要搬运重物或做运动,及定时滴眼药水如果有高血压的话,要控制好血压。
辣椒不能吃了!术后增加粗纤维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猪肝等,忌吸烟,禁饮酒,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过度用力大便,保证眼睛恢复时的足够营养和防止患者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发生。
要经常复查,密切配合,看书,看电视要适当,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用眼过度,保证睡眠质量;防止眼部外伤,注意珍惜和保护已恢复的视力,确保手术疗效。
术后3个月内应经常到医院复查,适当口服一些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1、肌苷、三磷酸腺苷等,有利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3个月后也应定期来院复查,如眼前出现闪光感或火花闪动,指导其应立即到医院散瞳检查眼底,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部位及程度,及时治疗,防止再次视网膜脱离发生。
预防预后:
本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多数有近视,双眼可先后发病。发病的诱因有视网膜周边部的格子状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变性和视网膜粘连,这些诱因又和年龄、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在发病机理上更显得重要。
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三个要素为: ① 视网膜裂孔;② 玻璃体对视网膜产生牵拉;③ 有持续液体流通过视网膜孔进入视网膜下。虽然视网膜裂孔是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因素,但仅有约1.4%的视网膜裂孔患者发展为视网膜脱离。其原因为正常情况下,在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存在着相互贴合力,包括脉络膜与玻璃体的渗透压、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泵机制、视网膜光感受器外段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间存在有酸性粘多糖(起胶合作用)、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之间相互错杂的关系。所以,欲使视网膜发生脱离,必须克服以上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的相互贴合力。在视网膜裂孔周围存在牵拉时,如果液化玻璃体接触到视网膜裂孔,此二因素共同作用则导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