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水
什么是失水? 失水是因体液丢失所造成体液容量不足。根据电解质和水的丢失比例和性质不同,分为低渗性、等渗性和高渗性失水。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一)病情判断 1.低渗性失水 有大量应用排钠利尿剂、腹泻、肾衰竭多尿期等病史,出现少尿、疲乏,口渴常不明显,严重时有恶心、呕吐、肌肉酸痛、静脉下陷,更严重者出现脉搏细弱、四肢发凉、血压下降及意识障碍等。 2.等渗性失水 有大面积烧伤及消化液丢失等病史,出现少尿、口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意识障碍等。 3.高渗性失水 有各种原因所致水摄入不足、渗透利尿、尿崩症、大量出汗及呼吸道水分大量丢失,出现尿量减少、明显口渴、皮肤干燥无汗、高热,进而由于脑细胞脱水造成烦躁、头晕、躁狂甚至昏迷。 4.特殊类型 热衰竭是重度中暑的一种类型。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及未能适应高温气候、环境者。患者先有疲乏、无力、头痛、眩晕、恶心,继而有口渴、胸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偏低等脱水征象。体温可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疾病检查:
根据病史如水钠摄入不足史,呕吐、腹泻、多尿、大量出汗等可推测失水的类型和程度,等,如高热、尿崩症应多考虑高渗性失水;呕吐、腹泻应多考虑低渗或等渗性失水等;但应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来证实。1,高渗性失水:中、重度失水时,尿量减少;除尿崩症外可出现尿比重增高、血红蛋白升高、平均血细胞比容升高、血钠升高(>145mmol/L)和血浆渗透压均升高(>310mmol/L)。严重者可出现酮症、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依据体重变化,再结合临床表现可判断失水的程度。2,等渗性失水:血钠、血浆渗透压正常,尿量少,尿钠少或正常。3,低渗性失水:血钠降低(
疾病治疗:
失水的治疗概要: 失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1.基本治疗 原发病治疗:记录出入量;监测生命体征及中心静脉压。 2.补液治疗 (1)补液总量:补液总量=患者已丢失液量+生理需要量+目前额外丢失量。 (2)已丢失液量计算 ①按血钠计算,适用于高渗性脱水。 丢失量=正常体液总量-现有体液总量 正常体液总量=原体重×0.6 现有体液总量=正常血清钠/实测血清钠×正常体液总量 ②按血细胞比容计算,适用于低渗性脱水。 丢失量=(实测血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正常血细胞比容×体重 (3)补钠:补钠量(mmol/L)=[142一实测血钠(mmol/L]×体重(kg)×0.2 或:补钠量(mmol/L)=[125一实测血钠(mmol/L)]×体重(kg)×0.6。 (4)补液种类:包括5%葡萄糖液、10%葡萄糖液、5%葡萄糖盐液、生理盐水、林格液、5%碳酸氢钠液等。高渗性失水以补水为主,补钠为辅;等渗性失水以补等渗液为主;低渗性失水可酌情补充高渗液。应监测水电解质紊乱的具体情况调整液体种类。 (5)补液速度:宜先快后慢,一般前8小时内补充应补总量的1/2.以后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补液速度。
预防预后:
(一)高渗性失水1.水摄入不足 ①昏迷、创伤、拒食、吞咽困难,沙漠迷路、海难、地震等致淡水供应断绝;②脑外伤、脑卒中等致渴感中枢迟钝或渗透压感受器不敏感。2.水丢失过多(1)经肾丢失:①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非溶质性利尿药;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高钙血症等致大量水分从尿中排出;③长期鼻饲高蛋白流质等所致的溶质性利尿(鼻饲综合征);④使用高渗葡萄糖溶液、甘露醇、山梨醇、尿素等脱水药物致溶质性利尿。(2)肾外丢失:①环境高温、剧烈运动、高热等大量出汗;②烧伤开放性治疗丢失大量低渗液;③哮喘持续状态、过度换气、气管切开等使肺呼出的水分明显增多(2~3倍)。(3)水向细胞内转移:剧烈运动或惊厥等使细胞内小分子物质增多,渗透压增高,水转入细胞内。(二)等渗性失水1.消化道丢失 呕吐、腹泻、胃肠引流(减压、造瘘)或肠梗阻等致消化液丢失。2.皮肤丢失 大面积烧伤、剥脱性皮炎等渗出性皮肤病变。3.组织间液贮积 胸、腹腔炎性渗出液的引流,反复大量放胸、腹水等。(三)低渗性失水1.补充水分过多 高渗性或等渗性失水时,补充过多水分。2.肾丢失 ①过量使用噻嗪类、依他尼酸、呋塞米等排钠性利尿药;②肾小管中存在大量不被吸收的溶质(如尿素),抑制钠和水的重吸收;③失盐性肾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④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