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疮
什么是湿疮?
湿疮是一种以渗出、瘙痒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根据其发病部位和皮损形态的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发于耳部的称旋耳疮;发于阴囊的称肾囊风;发于四肢肘、膝弯曲部的称四弯风;发于乳头的称乳头风;发于脐部的称脐疮;皮损以丘疹为主的称_血风疮;浸淫全身,滋水较多的称浸淫疮等。男女老幼均可发病。根据病程可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其特点是:皮损呈多形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演变为慢性等。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湿疹。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本病不论男女老幼均可罹患,可发于人体的任何部位,多见于禀性不耐(过敏性体质)之人。 1.急性湿疮 发病较急,以头面、耳后、手足、外阴、肛周等处多见,初起多进行性加剧,皮损多呈对称性和多形性,边界不清,有复发或发展成慢性倾向。 皮损初起潮红,继则在潮红的基底上出现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水疱,常密集成片,可因搔抓、摩擦等使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滋水淋漓,浸淫四窜,渗液干燥后结痂。自觉瘙痒剧烈,搔抓、烫洗、饮洒、辛辣食物等均可使皮损及瘙痒加剧,重者可影响睡眠。 2.亚急性湿疮 常由急性湿疮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护理不当,病程迁延所致。也有发病即为亚急性者。皮损较急性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和糜烂。自觉剧烈瘙痒,夜间尤其严重。 3.慢性湿疮 由急性湿疮和亚急性湿疮治疗护理不当,反复发作而成,或开始即为慢性。好发部位多见小腿,其次为阴囊、肛周、胭窝,也可对称发生于其他部位。 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表现为为皮肤浸润肥厚,触之较硬,色暗红或紫褐,皮纹显著或呈苔藓样变。皮损表面常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轻度糜烂与少量流滋等。患者自觉瘙痒,呈阵发性,夜间或精神紧张、饮酒、进食辛辣时瘙痒加重。病程长,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可延及数月或数年。也可急性发作成急性湿疮。 常见特定部位的湿疮有以下几种。 耳部湿疮:多发于耳后皱襞处,皮损表现为红斑、流滋、结痂及皲裂,有时带脂溢性,常两侧对称。 头部湿疮:多由染发剂、牛发剂、洗发剂等刺激所引起。呈弥漫性,甚至整个头皮,可有脓性流滋覆以或多或少的黄痂,头发呈团,或化脓染毒而生臭味,甚至头发脱落。 面部湿疮:常见于额部、眉部、耳前等处。皮损为淡红或微红的斑,有少量鳞屑,常对称分布,自觉瘙痒。面部化妆品易致复发。 乳房湿疮:损害局限于乳头,表现为潮湿、糜烂、流滋,表面有鳞屑,或结黄色痂皮。反复发作可以出现皲裂。疼痛,自觉瘙痒。 脐部湿疮:皮损为位于脐窝的鲜红或暗红色斑片,或有糜烂、流滋、结痂,边缘清楚,常有臭味,自觉瘙痒,病程较长。 手部湿疮:很常见,好发于手背及手指掌面,可至手腕或手背,皮损多样。边界不清,表现为潮红、糜烂、流滋、结痂。慢性时皮肤粗糙肥厚,易皲裂,病程长,顽固难愈。 阴囊湿疮:局限于阴囊皮肤,有时可及肛周和阴茎部。整个阴囊肿胀、潮红、轻度糜烂、流滋、结痂,日久皮肤肥厚、发亮,色素加深;或潮红、肿胀较轻,皮肤浸润变厚,呈灰色,覆盖鳞屑并有裂隙.瘙痒剧烈,夜间更甚,影响睡眠和工作。 小腿湿疮:好发于小腿下1/3内侧,常伴有青筋暴露,皮损呈局限性暗红斑,密集分布有丘疹、丘疱疹、糜烂、流滋。日久皮肤肥厚、色素沉着。 婴儿湿疮:又称奶癣、胎敛疮。多见于1一2岁的婴儿,有家族过敏史。皮损好发于头面,重者可延及躯干和四肢。多起于头面部,为簇集或散在的红斑、丘疹,在头皮、眉部可有黄色鳞屑和滋痂,因搔抓、洗烫而糜烂、流滋,甚至波及躯干、四肢。继发感染而伴有发热、纳差等。湿性者多发于1—3个月的肥胖婴儿,以红斑、水疱、糜烂、流滋为主;干性者多发于1岁以上瘦弱婴儿,皮肤以潮红、干燥、脱屑为主.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疾病检查:
【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 与急性湿疮鉴别。接触性皮炎有较明确的接触过敏史,好发于接触或暴露部位,皮损以红斑、水疱为主,边界清楚,去除病因易愈,愈后不接触则不再复发。 2.牛皮癣 与慢性湿疮鉴别。牛皮癣多发于颈项、四肢伸侧、尾骶等易摩擦部位,皮损为典型的苔藓样变,阵发性瘙痒,皮损倾向干燥,搔抓后易出血。
疾病治疗:
本病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痒为主要治法。 1.内治 (1)湿热浸淫证 证候: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糜烂,渗液,浸淫成片;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脾虚湿蕴证 证候:发病缓慢,皮损潮红.瘙痒剧烈,抓后糜烂渗出,可有鳞屑;伴有纳少,疲乏,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治法:健脾利湿,清热止痒。 方药: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瘙痒剧烈加苦参、白鲜皮、黄柏。 (3)血虚风燥证 证候:病程长久,反复发作,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或皮损肥厚、粗糙、鳞屑.剧痒;伴有头晕眼花,失眠多梦,口千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散加减。皮损肥厚者,加鸡血藤、丹参;瘙痒剧烈难忍者,加珍珠母、夜交藤、酸枣仁。 2.外治 (1)急性湿疮:渗出明显者,宜用溶液冷湿敷,常用药物有黄柏、蛇床子、苦参、明矾、徐长卿等;若渗出不多或无渗出者,可分别选用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等外搽。或用青黛散、三石散、黄连粉外扑;若炎症减轻,皮损淡红、糜烂、结痂者,可用青黛膏或黄连软膏等外搽。 (2)慢性湿疮:用青黛膏、硫黄软膏、黑豆馏油软膏等外搽。 3.其它疗法 抗组胺药、维生素C、钙剂内服及激素内服、外用。
预防预后:
本病多由禀赋不耐,饮食不节,如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复感风邪,内外邪相搏,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湿恋有关;慢性者多与脾虚湿蕴、血虚风燥有关。湿邪重浊黏腻,易与热交结,故发病后多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 西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生与过敏体质,外界的各种物理、化学、药物、羊毛羽毛及花粉等刺激,以及精神紧张、劳累、感染病灶、消化不良、胃肠疾患、肠寄生虫病、内分泌功能失调、神经功能障碍等,均可引起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