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黄与内陷
什么是走黄与内陷?
走黄和内陷是疮疡的毒邪不能内消或外解,反客于营血,内攻(陷)脏腑的一种急性危重证候。本病一般把疔疮之毒迅速走散,扩入营血,内攻脏腑而引起的急性危重证候称为走黄。因疔疮最易发生走黄,故又称疔疮走黄。而把疮疡过程中,因正气内虚,正不胜邪。毒陷入里,客入营血。内陷脏腑而引起的急性危重证候称为内陷。因有头疽最易发生内陷,故又称为疽毒内陷。凡是痈、疽、疔、疖等阳证外疡,因毒邪炽盛,而人体又正气亏虚或正不胜邪,均可引起走黄或内陷。内陷又可分为火陷、干陷、虚陷三种类型。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全身性化脓性感染,可分为败血症、脓血症、毒血症。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1.走黄和内陷的共同症状 起病急,发展快,局部肿势平塌,根盘散漫,皮色紫红或晦暗,疮面干枯无脓,脓水稀薄,或带绿色,腐肉难脱,全身寒战高热,可高达40℃~41℃;伴有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量出汗和贫血;神志淡漠、烦躁、谵妄和昏迷,也可见精神萎靡;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肝、脾肿大,甚至出现黄疸和皮下瘀血,肝肾损害,病情发展,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2.走黄和内陷的不同表现 (1)走黄:在原发病灶处,突然疮顶陷黑无脓,肿势迅速向周围扩散,边界不清,皮色暗红,疼痛剧烈,全身伴有高热、头痛、烦躁不安,胸闷不畅、四肢酸软无力,舌质红绛,苔黄糙,脉洪数或弦滑数。或伴有咳嗽、喘息气促、胁痛、痰血;或伴有恶心呕吐、、口渴喜饮、便秘腹胀、腹泻;甚或伴有神昏、谵语、发痉发厥、肢体拘急。 (2)内陷:在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之人或消渴病患者。 火陷证:常发生于有头疽的热毒炽盛阶段。表现为肿势平塌,根盘散漫,疮色紫滞,疮面干枯无脓,灼热剧痛。全身可伴有壮热口渴、便秘溲赤、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胁肋隐痛,舌质红绛,苔黄腻或糙,脉洪数或弦数等。 干陷证:常发生于有头疽的溃脓期。表现为脓腐不透,疮口中央糜烂,脓少而薄,疮色灰黯,肿势平塌,根盘散漫,胀痛或微痛,疮顶干枯,伴有发热、恶寒、神疲少食、自汗、胁痛、气息喘促、神昏谵语,舌质淡红。苔黄腻,脉虚数;或体温不高,使溏,小便频数,舌质淡,舌苔灰腻。脉沉细等。 虚陷证:常发生于有头疽的收口期。表现为局部肿势已退,疮口脓腐已脱,而脓水清稀或带绿色,新肉不生。不知痛痒。全身出现虚热不退、精神不振、食少、或有腹痛便泄、肢冷自汗、气息低促,舌质淡红,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或虚大无力,此属脾肾阳衰;若见舌光如镜,口舌生糜,舌质红绛,脉细数等,此属阴伤胃败。
疾病检查:
【诊断】 多见于疮疡患者。 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脓液和血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必要时可作骨髓细菌培养,毒血症血培养则无细菌生长;败血症血培养有细菌生长;而脓血症血培养则不一定有细菌生长。
疾病治疗:
【治疗】 对原发病灶应作及时、彻底的处理。 1.内治 (1)毒入营血证 证候:局部疮顶陷黑无脓,肿胀迅速扩散,色暗红,边界不清;伴壮热不退,烦躁不安,或有神昏谵语,或皮肤发斑;舌质红绛,苔黄燥或舌苔少而干,脉细数。 治法:凉血清营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三方合并加减。 (2)阴虚毒炽证 证候:局部疮顶平塌,根脚散漫,疮色紫滞,疮口干枯无脓,灼热剧痛;伴有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神昏谵语,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苔少而干,脉细数。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 方药: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3)气血两虚毒炽证 证候:局部脓腐不透,脓水稀少,疮色晦暗,肿势平塌,散漫不聚,闷胀疼痛或微痛;伴有发热恶寒。神疲乏力,自汗,少食,胁痛,神昏谵语,气息喘促;舌质淡红,舌苔黄腻,脉虚数。 治法:补益气血,清热解毒。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若神昏谵语,则加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4)脾肾阳虚证 证候:局部肿势已退,腐肉已尽。脓水灰薄,新肉不生,不知痛痒;伴有腹痛便溏,自汗肢冷。气息低促;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加减。 (5)阴伤胃败证 证候:局部肿势已退,脓腐已脱,新肉不生,状如镜面;伴有虚热不退,精神萎靡.纳差。口舌生糜;舌质红绛,脉细数。 治法:养胃生津。 方药:益胃汤加减。 2.外治法 参照疔疮、有头疽等。 3.其他疗法 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给予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如降温、输液、输血,适当补充维生素,给予高热量和易消化的饮食,以提高全身抵抗能力;病重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中毒症状。
预防预后:
本病是由于疔疮、有头疽或其他外疡,因治疗、护理不当,以致火毒炽盛,正不胜邪,毒邪入里,客人营血,内攻(陷)脏腑所致。 走黄多为疔疮毒邪炽盛时由于失治误治、挤压碰撞、过早切开、治疗不力,未能及时控制毒势使毒邪扩散;也可因误食辛热之药及酒肉、鱼腥等助火生热之品,或加艾灸等,均可造成疗疮火毒炽盛,正不胜邪,毒邪走散,客人营血,内攻脏腑而成为走黄之证。 内陷是由于正气内虚,火毒炽盛,加之治疗失时或不当,以致正不胜邪,反助邪为病,火毒炽盛,客人营血,内犯脏腑而成内陷之证。由于邪正的表现的不同,内陷又分为火陷、干陷、虚陷三种类型。 火陷证:多因阴液不足,火毒炽盛,又因挤压疮口,或治疗不当等,以致正不胜邪,毒邪内陷入里而成。有头疽的毒盛期多见。 干陷证:多因气血两亏,正不胜邪,脓液不能生成,托毒外出,以致正气亏虚.火毒炽盛,从而形成内闭外脱之象。有头疽的溃脓期多见。 虚陷证:多因正气驱邪外出,正邪交争,正气损伤,气血大伤,脾气受损,肾阳亦衰,生化乏源,阴阳两竭。有头疽的收口期多见。 总之,走黄的发生多为毒邪炽盛,而正气亦不虚;内陷的发生多为正气已虚,而毒邪相对偏盛,两者之中尤以正虚为主。 西医学认为,本病常见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当人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局部感染后扩散到全身导致全身性化脓性感染。其中败血症是细菌从局部感染病灶侵入血循环,并在血内迅速生长繁殖产生严重的全身症状;毒血症是细菌毒素和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的全身性中毒症状;脓血症是感染病灶的细菌栓子侵入血循环,并在身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中形成转移性、多发性脓肿;以上三种类型可相互转化,在临床上三者往往同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