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热肢寒
什么是身热肢寒
?
身热肢寒。是指热病过程中同时出现既有发热又有肢冷的症状而言。(素问·厥论)曾有:“身热”、“手足寒”的描述;(伤寒论)则有“热探厥深”、“厥者,手足逆冷是也”的记载,井把身热与肢寒作为一个主症加以辨证论治。后世医家皆宗仲景之说。身热肢寒可见于外感热病的初期,因风寒之邪束于肌表,正邪相争,身热始起。此际四肢亦觉寒冷,但为时短暂,随热势转盛而肢温,故不属本篇讨论范围。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常见证候 热深厥深身热肢寒;壮热不退,手足厥冷,头痛胸闷,面赤气粗,烦躁谵语,继则神昏,小便黄赤,舌质红绛而干,脉滑数或洪数。 阴盛格阳身热肢寒:身热面红,咽燥而痛;手足厥冷,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脉沉细欲绝。 上述二证虽均可见于外感热病,但一系温病之邪热内陷,邪遏不达,热探厥深;一系热病屡经汗下,阳气大伤,阴寒内生。或风寒之邪传入三阴,阴寒内盛,虚阳格拒。鉴别要点:前者以壮热肢寒,神昏烦躁,口渴脉数为特征,热为本,寒是标;后者以四肢厥冷,身反不恶寒,脉微欲绝为依据。寒是本,热为标。临床上必须详审病因病机,庶免误诊。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一)阳明热盛 1,临床表现:身热肢冷,但不敢近衣被,胸腹按之灼热,烦渴引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大无力。 2,病因病机:热邪伏结于里,阳气郁闭于内,不能透达于外,热深厥深,为真热假寒之证。 3,治法:清热生津。 4,方剂: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生石膏30g(先煎),知母9g,甘草sg,粳米10g,人参10g(另煎,兑服)。 方义:生石膏、知母清泄阳明里热,甘草、粳米和胃,人参益气。 加减:脉大、气虚不甚者,以党参易人参。汗多耗气伤律口干,加五味子、麦冬。 5,变通法:如温热逆传心包,身热肢冷,舌薯不语,甚则神志昏迷,舌绛而干,脉数。则以清营汤合安官牛黄丸(《温病条辨》),清营开窍。 (二)阴盛格阳 1,临床表现:身热肢冷,四肢厥逆,面红如妆,咽燥丽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细。 2,病因病机:阳衰阴盛,阴盛格阳,虚阳上浮,为真寒假热之证。 3,治法:回阳救逆。 4,方剂:四逆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淡附子10~15g,干姜10g,炙甘草6g。 方义:附子回阳救逆,干姜、甘草温中散寒。 加减:腹痛、脉微欲绝,加重干姜、淡附子用量;若阴阳格拒,服药即吐者,加猪胆汁。 5,变通法:可用通脉四逆汤(《伤寒论》) (评述) 外感热病,可见身热肢冷,四肢厥逆者。温热之邪内陷,邪遏不达、热深厥深者为真热假寒之证,以壮热面赤,神昏烦躁。口渴脉数为特点。阳气衰微,阴寒偏盛,阴盛格阳、虚阳上浮者为真寒假热之证,以四肢厥逆、神瘦欲寐、脉沉微细欲绝为特点。翦者用清解泄热,后者用回阳救逆,治法迥异。
预防预后:
热深厥深身热肢寒:多为外感热扁,外邪入里,邪热内盛或逆传心包,或暑热之邪。郁遏内闭所致。临床可见壮热不退,头痛,面赤,烦躁气粗,神昏谵语,而手足逆冷。若暑热内侵。气郁不伸,则壮热胸闷,手足逆冷,口渴汗多,小便短赤,脉洪数。其病机是邪热炽盛,逆传于里,不能外达,热深厥深。 阴盛格阳身热肢寒;多为外感热病后期,误用汗、吐、下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临床可见身热咽燥,面红如妆而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搬细欲绝。其病机是阳衰阴盛,虚阳浮越。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绝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医宗金鉴 伤寒心法要诀):“其外证面赤发热而烦。颇类阳热,其内则不渴,下利清谷·小便清白。爪甲青白,四肢厥冷,脉浮微欲绝,一派阴寒虚证。通脉四逆汤冷服之,从其阴而复其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