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肿大(中医)
什么是腮腺肿大(中医)
?
腮腺位于耳前及耳下区而不易被触及。正常情况下,腮腺所在的下颌骨的下颌支后缘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应有一凹陷存在。此凹陷变浅或消失,说明腮腺开始肿大。肿大明显对,可见耳垂附近区向外隆起。
详细介绍
疾病检查:
痄腮:痄腮发于两侧,见于小儿,常有流行病史。轻者仅局部肿胀不适,咀嚼不利;重者伴全身症状,可引起睾丸炎症。 (一)风热上犯 1,临床表现:腮腺酸痛,继之肿胀疼痛,边缘不清,咀嚼不便。伴微恶寒发热,头痛,轻咳,口渴,咽痛。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2、病因病机;风热时邪侵袭,上犯颐颔腮腺,发为痄腮。 (二)热毒炽盛 l、临床表现:两腮浸肿,灼热疼痛,坚硬拒按。高热,头痛,烦渴,呕吐,咽喉红肿,便秘或腹泻,尿黄。苔黄,脉数。 2、病因病机:热毒炽盛于里。犯于气分,是为实热证。 发颐:发颐发于单侧,见于中老年,多有急性热病史,可引起局部化脓,伴有全身症状。 (一)热毒蕴结 l,临床表现:颐颔之间疼痛,轻微肿胀,张口不利,检查腮腺开口处红肿,压迫局部有黏渣分泌。伴轻度发热、口渴纳呆。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2,病因病机:风邪热毒蕴结侵袭,犯于颈颔腮腺,引起发颐。 (二)毒盛麓脓 1,临床表现:腮腺开口姓肿胀渐增,疼痛加剧或有跳痛感,触痛明显,肤色红灼热,张口困难,肿热可波及同侧眼水肿,时有脓液自腮腺开口自动流出。口臭异常,高热,口渴,小便短赤。便秘。舌质红。舌替黄腻,脉弦数。 2,病因病机:热毒极盛,伤及气血,肉腐生脓。 (三)热毒内陷 l,临床表现;颐颌部肿胀,疼痛、掀红灼热。肿热蔓延至咽部,痰涌气粗,汤水难咽,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少而干,脉细数。 2,病因病机:热毒内陪,人于营血,扰乱心神。 (四)余毒未清 1,临床表现:病程较长,腮腺开口处常溢出或挤压出脓性分泌物,张口时颐颔疼痛、明显压痛,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物。神疲乏力,纳呆腹胀,口干口臭。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弦滑。 2,病因病机:急性发颐未愈,余毒未清,或脾胃湿热蕴结。上蒸腮腺颐额,而成慢性者,久病热伤气阴。
疾病治疗:
【证治方药】 痄腮 (一)风热上犯 1,临床表现:腮腺酸痛,继之肿胀疼痛,边缘不清,咀嚼不便。伴微恶寒发热,头痛,轻咳,口渴,咽痛。舌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2、病因病机;风热时邪侵袭,上犯颐颔腮腺,发为痄腮。 3,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4,方剂: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银花15g,连翘15g,牛蒡子10g,桔梗6g,马勃6g,僵蚕l0g,薄荷6g(后下),生甘草l0g。 方义: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马勃、僵蚕散结消肿,牛蒡子、薄荷疏风清热,桔梗、甘草利咽止痛。 加减:肿胀痛热甚者加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口渴者加芦根、花粉清热生津。 5,变通法:若发热甚者,用加减普济消毒饮(《温病条辨》),药用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僵蚕、玄参、桔梗、甘草、荆芥等。 (二)热毒炽盛 l、临床表现:两腮浸肿,灼热疼痛,坚硬拒按。高热,头痛,烦渴,呕吐,咽喉红肿,便秘或腹泻,尿黄。苔黄,脉数。 2、病因病机:热毒炽盛于里。犯于气分,是为实热证。 3,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4,方剂:加减普济消毒饮(《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银花15g,连翘15g,紫草10g,大青叶15g,牛蒡子10g,僵蚕10g,黄芩15g,黄连10g,玄参15g,桔梗10g,甘草10g。 方义:银花、连翘、黄莲、黄芩清热解毒,紫草、玄参凉血解毒,牛蒡子、僵蚕、恬梗、甘草消肿散结。 加减:便秘者加全瓜菱、生大黄通便泻火,高热烦渴者加石膏、知母清阳明热,腹泻加葛根、黄连清利肠热,呕吐加藿香、佩兰、竹茹化湿和胃。 5,变通法:可用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方内有黄芩、黄连、玄参、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柴胡,升麻、柴胡有引经入阳明、少阳作用,且能祛风退热。经吴鞠通加减,加入银花,银翘等清热懈毒作用更强。又,如见高热头痛,项强,呕吐,嗜睡、昏迷,抽搐,舌绛,为热毒内陷心包、热盛动风者,可用上方加紫雪丹清热开窍,羚羊角、钩藤、全蝎息风定痉。 发颐 (一)热毒蕴结 l,临床表现:颐颔之间疼痛,轻微肿胀,张口不利,检查腮腺开口处红肿,压迫局部有黏渣分泌。伴轻度发热、口渴纳呆。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2,病因病机:风邪热毒蕴结侵袭,犯于颈颔腮腺,引起发颐。 3,治法:疏风清热桶毒。 4,方剂: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加减。 药物:银花30g,连翘15g,赤芍15g,白芷l0g,当归10g,贝母10g,花粉15g,皂角刺10g,柴胡10g,甘草10g。 方义: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赤芍、当归和血凉血,白芷、柴胡疏风,甘草调中,贝母、花粉、皂角刺消肿散结。 加减:肿胀痛热甚者加大青叶、板蓝根清热解毒,口渴者加芦根、花粉清热生津。 5,变通法:若发热甚者,用加减普济消毒饮<《温病条辨》),药用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僵蚕、玄参、桔梗、甘草,荆芥。 (二)毒盛麓脓 1,临床表现:腮腺开口姓肿胀渐增,疼痛加剧或有跳痛感,触痛明显,肤色红灼热,张口困难,肿热可波及同侧眼水肿,时有脓液自腮腺开口自动流出。口臭异常,高热,口渴,小便短赤。便秘。舌质红。舌替黄腻,脉弦数。 2,病因病机:热毒极盛,伤及气血,肉腐生脓。 3,治法:清热解毒,托毒透脓。 4,方剂:透脓散(《外科正宗》)合五味消毒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生黄芪20g,山甲15g,当归10g,生地10g,银花15g,蒲公英15g,赤芍10g,地丁15g,野菊花10g,川芎10g,皂角刺10g。 方义:银花、蒲公英、地丁、野菊花清热解毒,赤芍、川芎、生地、当归和血凉血,生黄芪益气托毒,山甲、皂角刺透脓溃坚。 加减:便秘者加全瓜蒌、生大黄通便泻火,高热烦渴者加石膏、知母清阳明热。 5,变通法:如气血不足者,可用托里透脓散(《医宗金鉴》)加减,补气养血,托毒透脓。 (三)热毒内陷 l,临床表现;颐颌部肿胀,疼痛、掀红灼热。肿热蔓延至咽部,痰涌气粗,汤水难咽,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少而干,脉细数。 2,病因病机:热毒内陪,人于营血,扰乱心神。 3,治法:清营解毒,泄热护阴。 4,方剂:清营汤(《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生地30g,玄参15g,银花15g,黄连10g,麦冬15g,丹参15g,红藤30g,生黄芪15g,皂角刺10g。 方义:生地,玄参、麦冬养阴清热,银花、黄连、红藤清热解毒,生黄芪、皂角刺托毒透脓,丹参凉血化瘀。 加减: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醒脑开窍。 5,变通法:也可用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加减,凉血解毒。 (四)余毒未清 1,临床表现:病程较长,腮腺开口处常溢出或挤压出脓性分泌物,张口时颐颔疼痛、明显压痛,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物。神疲乏力,纳呆腹胀,口干口臭。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弦滑。 2,病因病机:急性发颐未愈,余毒未清,或脾胃湿热蕴结。上蒸腮腺颐额,而成慢性者,久病热伤气阴。 3,治法:益气养阴,清胃泻火。 4,方剂:清胃散(《兰室秘藏》)合清心莲子饮(《局方》)加减。 药物:生黄芪15g,麦门冬10g,黄芩15g,黄连10g,丹皮10g,生地15g,赤芍10g,茯苓10g,白术10g,升麻10g。 方义:生黄芪、茯苓、白术益气健脾,麦门冬、生地养阴清热。黄芩、黄莲清胃泻火,丹皮、赤芍凉血,升麻入阳明而解毒。 加减;腮腺区肿痛加广郁金、丹参消肿止痛,胃纳差加陈皮、炒谷麦芽开胃增食。 5,变通法:如以湿热蕴结为主者,分泌物多,小便黄少,舌苔黄腻,可用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加减,清热利湿。 【简易方药】 1,白花败酱草,1~3岁15~20g,4~15岁20~40g,16岁以上40~60g。每日l荆,水煎服。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2,腮腺炎膏:穿山甲、乳香、没药、赤芍、莲翘,栀子、生大黄、大青叶、板蓝根各等量,五灵脂为各药量的5倍。上药研成细末,用炼好的蜂蜜调成膏状。药膏冷却后摊在纱布上,摊药范围略大于腮肿范围,敷于腮肿部位,每30~36小时换1次药。主治流行性腮腺炎。高热者。可配牛蒡子、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赤芍、夏枯草,重楼、生石膏,浓煎频服,1日l剂,剂量视年龄酌情选择。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外治法】 (一)发颐 1,初起,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1~2日调换1次。 2,脓成,及早切开排脓。 3,溃后,先用八二丹药线引流,外敷金黄膏;口腔黏膜出脓处,用青吹口散外搽,每天4~5次。脓尽改用生肌散、红油膏外敷, (二)痄腮 1,用茶水调金黄散外涂,或用白菜帮、鲜马齿苋洗净捣烂,调金黄散外敷,或雄黄膏外敷。 2、赤小豆30g研末,水调外敷。 3,蚯蚓白糖方;活蚯蚓与等量白糖搅拌,约半小时后,得出似蜂蜜状的浸出液,过滤后备用。或加入2~3倍凡士林,加热调合成软膏,外敷。1日6次,或更多次。 4,双黄散:黄连10g,大黄10g,吴茱萸10g,胆南星7g,共碾成细末,用冷水调敷患者双足心(翌晨去掉)。连敷3晚。 【评述】 急性腮腺肿大主要有痄腮和发颐两种。痄腮为天行时邪所致,以风热温毒为表现,故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以加减普济消毒饮为主。发颐有局部化脓,故宜分未成脓和已成脓的病期治疗。未成脓用仙方活命饮、加减普济消毒饮,疏风清热解毒。已成脓则用透脓散合五味消毒汤,清热解毒,托毒透脓,实乃痈肿之治。如迁延不愈,则成慢性者。 慢性腮腺肿大主要有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可有急性发作史,也可无急性发作的。可发于单侧或双侧,常反复发作,表现为腮腺导管口处常溢出或挤压出脓性分泌物,张口时局部疼痛、明显压痛,疼痛部位可触及条索状物。常因细菌逆行感染引起。一般可分为湿热蕴结、脾虚痰结、气阴两虚等证,也有余毒未清、气朋两虚兼见者。在临床上,宜分证治疗,如清胃散,甘露消毒丹、清心莲子饮、河问甘露饮等,而其中清热利湿、化痰散结之品不可少。可参医家经验有关内容。
预防预后:
腮腺肿大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腮腺肿大主要有痄腮和发颐两种,痄腮相当于流行性腮腺炎,发颐相当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慢性腮腺肿大主要有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