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烧伤
什么是热力烧伤?
由热力、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伤通称为烧伤。小面积烧伤可只表现为局限反应,烧伤面积偏大即可引起全身反应,因此将烧伤称为“烧伤病”。热力烧伤包括各种物质燃烧时的火焰引起烧伤,各种热液(如热水、热汤、热粥等)引起烫伤,热固体(如炉渣、电烙铁、热炕等)引起烫伤,热气体引起烫伤。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临床表现 根据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一般将烧伤的临床过程分为三期。 1.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组织烧伤后的立即反应是体液渗出,渗出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一般以伤后3小时最剧烈,8小时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缓,至48小时逐渐恢复。此期患者主要出现低血容量。 2.感染期 急性体液渗出期过后马上进入水肿回吸收期,感染即成为主要矛盾。烧伤感染在伤后1一3周创面溶痂时达到高峰,可持续很长时间,目前是危重烧伤的主要死亡原因。 3.修复期 创面修复过程在创面出现炎症改变后不久就已开始。I度、浅Ⅱ度烧伤可经换药愈合,不留瘢痕,深Ⅱ度烧伤经换药瘢痕愈合,Ⅲ度和Ⅳ度主要通过手术植皮及换药愈合,留有瘢痕。修复期持续时间长,直至创面完全康复。
疾病检查:
诊断 (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烧伤的程度。 中国新九分法 成人大面积烧伤可用“中国新九分法”来估算烧伤的面积,12岁以下的儿章有头大腿短的特点,估算面积时需校正。 手掌法 小面积烧伤可采用“手掌法”,即患者自己的手掌五指并拢为体表面积的1%。当全身大部分被烧伤时,“手掌法”可用于估计健康皮肤,全身体表面积(即100%)减去健康皮肤面积,即为烧伤面积。 (二)烧伤深度判断 1.三度四分法 即表皮烧伤为Ⅰ度,真皮浅层烧伤为浅Ⅱ度,真皮深层烧伤为深Ⅱ度,全层皮肤、皮下脂肪甚至肌肉、骨骼等烧伤为Ⅲ度。各类烧伤深度的临床表现。 2.四度五分法 将烧伤分为四度,即Ⅰ度、Ⅱ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和Ⅳ度。I度、浅Ⅱ度、深Ⅱ度的临床表现同三度四分法,损伤累及皮肤全层的为Ⅲ度,累及皮下组织及更探层次的(如深筋膜、肌肉、骨骼等)为Ⅳ度。 (三)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l.轻度烧伤 Ⅱ度烧伤面积≤9%。 2.中度烧伤 Ⅱ度烧伤面积10%-29%;或Ⅲ度以上烧伤面积≤9%。 3.重度烧伤 烧伤总面积30%-49%;Ⅲ度以上烧伤面积10%~19%;或烧伤面积虽达不到上述标准,但有吸入性损伤、休克、较重的复合伤等情况者。 4.特重烧伤 烧伤总面积≥50%;Ⅲ度以上烧伤面积≥20%;或已有严重并发症者。 (四)烧伤休克 烧伤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其特点是以丢失血浆样成分为主,血液呈浓缩状态,有咀确的发生期限(烧伤后48小时内)。 1.有明确的烧伤病史及创面。 2.休克代偿期,收缩压>90 mmHg,脉压<20 mmHg;尿量正常;精神紧张,皮肤发凉及苍白,有口渴等。 (五)辅助检查 1.尿量 精确记录每小时尿量。 2.尿液检查 注意尿色改变,酱油色尿提示有溶血或软组织严重破坏。尿比重增加。 3.血常规检查 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血红蛋白浓度增加,血细胞比容增大,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等。 4.血气分析 代谢性酸中毒,血pH常低于7.35,HCO3-降低。 5.血清电解质 主要是血钾、钠及钙的测定。 6.血尿素氮和肌酐 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提示肾功能改变。 7.心肌酶谱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升高。
疾病治疗:
热力烧伤的治疗概要: 热力烧伤适当应用烧伤外用药,创面可自行愈合。早期及时补液,预防烧伤性休克。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纠正酸中毒和防止血红蛋白尿堵塞肾小管。对烧伤原因不明确时,尽量不要包扎等注意事项。 热力烧伤的详细治疗: 治疗关键 1.小面积浅度烧伤 清创、保护创面,适当应用烧伤外用药,创面可自行愈合。 2.大面积深度烧伤 早期及时补液,预防烧伤性休克;对有吸入性损伤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护呼吸功能;对深度烧伤创面尽早切除,自体、异体皮肤移植;预防烧伤感染;预防MODS;重视创面早期形态及功能的康复治疗。 救治方案 1.院前急救 (1)迅速脱去燃烧或被热液浸渍的衣服,减少热力的继续损害,并保护受伤部位。 (2)保持气道通畅,吸氧,维护呼吸和循环功能。 (3)检查有无合并伤。如颅脑损伤、窒息、急性中毒等表现。 (4)中度以上烧伤或合并损伤者,应及时开放静脉补液,预防烧伤休克,同时进行镇静、止痛、止血等治疗。 (5)对于中小面积Ⅱ度烧伤,应尽早施行冷疗,用冷水、冰水冲淋、浸泡或用冷敷料湿敷,以达到减轻组织损伤和止痛作用。 2.入院后早期治疗 (1)扼要询问病史,迅速估计伤情。 (2)确定是否需要紧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置管。 (3)吸氧及镇静止痛(现场已给予者,待4小时后再次给予)。 (4)行静脉穿刺或切开置管2~3路,建立通畅的输液通道;同时抽血进行交叉配血、血常规、血气分析和必要的生化检查。 (5)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比重、酸碱度,并注意有无血红蛋白尿、血尿,定时送检尿常规。 (6)制订补液及其他治疗计划。 (7)预防性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选用抗菌药物。 (8)病情平稳后行创面初期处理。操作力求轻柔,且勿加重休克。若伤情特重或休克严重时,应待休克被控制后再处理。如果创面看来尚干净,且实施暴露疗法的严重烧伤,也可不进行初期处理,只用70%乙醇或1:1 000苯扎溴铵溶液涂擦健康皮肤,并将创面破裂水疱皮、异物清除即可。 (9)选择包扎或暴露疗法。 3.烧伤休克的防治 (1)补液方案: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每1%烧伤面积(Ⅱ度、Ⅲ度)每千克体重补胶体和晶体液共1.5 ml(小儿2.0 ml),另加水分2 000 ml(小儿依年龄或体重计算);胶体和晶体溶液的比例一般为0.5:1,严重深度烧伤可为0.75:0.75。补液速度,开始时应较快,伤后8小时补入总量的一半,另一半于以后16小时补入。伤后第二个24小时的胶体和晶体溶液为第一个24小时的一半,水分仍为2 000 ml,均匀补入。 (2)液体选择:水分用5%葡萄糖液补充。胶体一般以血浆为首选,面积较大的深度烧伤可补充部分全血。血浆来源困难时,可选用血浆代用品,如中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但24小时使用代血浆一般不宜超过1000一1500ml。晶体溶液首选平衡盐溶液,也可酌量使用生理盐水溶液。 (3)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纠正酸中毒和防止血红蛋白尿堵塞肾小管。 4.治疗注意事项 (1)持续低温与瞬间高温造成的创面,在烧伤深度的削断上,前者偏浅,后者偏深。 (2)对浅度创面应用碘伏等有色药物外涂,造成后期创面判断的不准确。对面颈部及会阴部创面实施包扎治疗,易引起并发症。 (3)对烧伤原因不明确时,尽量不要包扎,早期切削痂利于病情的恢复。
预防预后:
病史 有被火焰、热液、热蒸汽、热金属烧伤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