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疮
什么是热疮?
热疮是指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口唇、鼻、外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多见于高热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如感冒、猩红热等病。其特点是:皮损为成群的水疱,有的可互相融合,1周左右可痊愈,但愈后易复发。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单纯疱疹。
详细介绍
疾病症状:
发疹前常有发热及月经来潮、妊娠、过度劳累、情志不畅、胃肠功能紊乱病史等。 好发于皮肤黏膜的交界处,如口角、唇缘、鼻孔周围、面颊及外阴等部位。 皮损初期为红斑,灼热而痒,继而形成针头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疱内含透明浆液,数日后水疱破裂,露出糜烂面,伴渗液,逐渐干燥,结痂脱落而愈,愈后留有轻微色素沉着。 一般无全身症状。病程1~2周,易反复发作,常倾向于在同一部位复发,也可发生在其它部位。 发于外阴部者,可有尿频、尿痛等症状;发于阴道及宫颈者,可伴有发热等全身不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易引起早产、流产和新生儿感染。 幼儿发于口腔者,可见口腔、牙龈上出现成群疱疹,浅表溃疡,剧痛,唇红及口周疱疹.并可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称疱疹性齿龈口腔炎;新生儿单纯疱疹除皮肤黏膜、口腔、眼部疱疹外,还可引起内脏损害。
疾病检查:
【诊断】 血清免疫抗体测定,免疫荧光检查阳性。 【鉴别诊断】 1.蛇串疮 皮损为簇集成群绿豆大小的水疱。沿机体的一侧神经呈带状分布,疱群间皮肤正常,疼痛明显,愈后一般不再复发。 2.黄水疮 多于夏秋季节发病,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皮损以脓疱为主,结黄色脓痂,皮损广泛者常有全身症状,并具有传染性。
疾病治疗:
本病应注意休息,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以防复发。 1.内治 (1)肺胃热盛证 证候:病程短,好发于口角、唇缘、鼻孔等外,皮损为群集小水疱,自觉灼热刺痛;可伴有轻度周身不适,口干,心烦郁闷,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 (2)湿热下注证 证候:好发于外阴部,水疱易破裂糜烂,渗出,灼热疼痛;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3)阴虚内热证 证候:皮疹反复发生,迁延日久;可伴有口干唇燥,午后低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增液汤加板蓝根、紫革、生薏苡仁、石斛、天花粉、白茅根。 2.外治 用金黄散油膏、青黛散油膏、黄连油膏及青吹口散油膏等外搽。 3.其它疗法 阿昔洛韦,每次0.2g,1日5次,口服。转移因子每次2ml,肌肉注射,每周2次。左旋咪唑2片/次,3次/天,3天/周,口服。2%甲紫液或阿昔洛韦霜局部外搽。 本病忌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预防预后:
本病发于上部者。多为外感风热邪毒,阻于肺胃二经,蕴蒸皮肤而生;发于下部者,多为肝胆二经湿热下注,阻于阴部而成;反复发作者,多为热邪伤津,阴虚内热而成。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单纯疱疹病毒一般分为二型,I型主要引起口、眼部皮肤黏膜感染;Ⅱ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的皮肤黏膜感染,称为生殖器疱疹。多在感冒、猩红热等病的发展过程中,机体免疫力低下,病毒趁机侵入而发病。